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跟著支部走,跟著黨員干,來自寧夏西海固的1.68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黃河水甜,日子越過越好”(深度關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①)

記者 王漢超 秦瑞杰

2021年01月12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

  圖為村民正在學習麻編技術。本報記者 王漢超攝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

  本報記者深入一線,聚焦在脫貧攻堅中,各地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戰勝貧困、過上好日子的生動實踐。

  ——編 者

  “就是這個,在全國大賽上拿了金獎!”2020年,寧夏銀川市濱河家園移民們最大的驚喜,就是他們用麻編織的小玩偶火了。兩寸多,用不了幾束麻,賣168元,還供不應求!數月前,這款小玩偶獲評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更多留守賦閑的婦女、老人都動起來,加入麻編大軍。

  濱河家園位于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就在黃河邊上。過去8年間,來自西海固苦旱山溝里的1.68萬名生態移民被集中安置到濱河家園一村到五村,村民們在新土地上開啟了新生活。

  2020年12月25日,濱河家園四村正在進行一場麻編賽。黨員虎翠霞忙前忙后,看著村民利落地編麻,她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為找條致富路子,村干部克服了許多困難,現在看值了!”更重要的是,村里決定的事一件接一件干成,黨組織說啥人們愿意信、愿意跟,干事業比以前順多了。

  “只要前頭有黨員,心就踏實了,就敢跟著走”

  “不是一輩子改變了,是幾輩子的活法都改變了!”談起搬遷后的新生活,村民們喜不自禁。8年間,每家每戶都有新變化。有的修了小院,有的蓋了小樓,有的村60%以上的家庭都買了車。街道店鋪林立,家用電器、化妝品應有盡有,這是以前在山旮旯里無法想象的。

  白治慧今年43歲,2020年他終于實現了人生愿望:“和家人住在一起”。搬出來以前,他家在固原市彭陽縣交岔鄉條件算好的,住土窯洞,還有幾間土坯房。窮,自不必說,最難熬是旱。村民吃溝底水、水窖水。每天一群人守著一口深井,等滲出半桶水來。一方水土實在養活不了一方人。趕上好年景一畝地打三斗糧,“也就混個嘴,想攢錢不可能。”為生計,白治慧離家打工,和家人聚少離多。

  大約10年前,干部到當地了解村民易地搬遷意愿時,幾乎沒有不愿搬的。連村里90多歲的老壽星都要走。但一說真要搬走,也有人猶豫。

  “種幾塊地,打幾捧糧咱會干,出去能干啥?”村民問時任交岔鄉關口村村支書楊志仁。他安慰村民:“我也跟著搬下去,有事找組織,絕對有人管!”

  有這個“誰家幾雙筷子幾個碗都清楚”的村支書跟著,村民放了心。“想不出前頭啥日子等著,只要前頭有黨員,心就踏實了,就敢跟著走。”2014年4月搬遷那天,有裝車的、有點數的,好幾個鄉的黨員都來了,3戶一輛大車,每車配一個黨員。

  經戈壁,過隘口,地勢變得平坦,樹木多了起來。祖輩沒走出的大山深溝,被遠遠地甩在身后。車隊最后停在黃河邊上,村民成了銀川市興慶區的新居民。“到這后,做的夢都跟過去不一樣了。”有村民感慨。

  白治慧也結束了打工漂泊的日子。他擴建安置房,開起了小超市,全家終于團聚。進貨需要數萬元本金,白治慧在銀行申請了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生意紅紅火火做了起來。

  建設大棚、發展產業、組織培訓,黨支部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搬遷后,來自彭陽縣9個鄉17個村的人合成了新村。大家不僅對當地不熟,彼此也陌生。“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把黨員召集起來,成立臨時黨支部。”有村干部建議。當晚,各村干部和老黨員組成的新支部開始運轉。

  第二天,銀川下起雨雪。搬進新家的群眾遇到的問題也多了起來。電不會開,水不會關,老夫妻出門后被鎖在門外……干部一家一戶跑,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不能解決的找上級黨組織。很快,村干部對家家戶戶的情況更清楚了。

  銀川黃河東岸是毛烏素沙漠的西邊緣。引上來黃河水,這片沙漠就能變成綠洲和良田。但剛來那幾年,安置點周邊還是滾滾沙丘,有人就懷念起山里來。

  “有困難,找支部!”在上級黨組織協調下,溫室大棚建了起來,果蔬產業落了地,廠房設施也從無到有。但楊志仁在聯系務工、召集培訓時,也遇到了不少問題,“辛辛苦苦搞起來的技能培訓,很多村民不愿意報名。替他們報名后,卻沒人聽課。去家里拉人聽課,過幾天人又不見了。”追問之下,才了解大家過去在山里散漫慣了,可以睡到10點起床。但參加培訓、務工就業,7點就要起,不習慣。

  習慣得改、風氣得變。村兩委班子成員分頭做工作。楊志仁動員低保戶姬風程參加泥瓦工培訓:“藝多不壓身。學泥瓦工,自家蓋屋不求人,村里蓋房這么多,人家還得求你!”一番話讓姬風程動了心。沒成想他“學得鉆了進去”,開始只是村里接活,后來去銀川市里打工,手藝精湛后做了工頭,最后自己搞了裝修隊。現在姬風程一家不僅脫了貧,還富了起來。

  幾年下來,沒人再提“要回去”,連有的當初沒搬來的老人,跟著兒女在新村過年,干脆不再回去住了:“黃河水甜,日子越過越好。”

  “當初害怕搬,害怕不適應,現在心齊氣足,搬到哪里都不怕”

  支部強,人心穩,干事更有后勁。在支部引領下,種植的綠樹多了,風沙也消停了。滴灌滋潤沙土,大棚里開出玫瑰花,結出蜜瓜、無花果,種出蔬菜。村民務工的多了,當閑人反倒抬不起頭。

  發展產業成了這里最火熱的事兒。3年前,濱河家園二村全鄉綜合排名倒數第一,最大拉分項就是產業。二村村支書馬文奎其實心里有項目,就是覺得動靜大,單靠一個村他不敢干。

  當時,搬遷來的移民保留著養羊傳統,但都養在各自院子里。出路只有一條:走規模化、專業化路子。二村黨支部痛定思痛,請興慶區黨委協調,又得到共建單位資金捐助,開始在周邊縣找飛地建羊場,整合養羊戶成立合作社。第一批羊2019年6月進場,9月就出欄,每只凈賺800元。大家紛紛認購,羊場的養殖量由680只提高到3000只,資產翻了4倍多。村里共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靠養羊就脫貧了38個,2020年全數脫貧。

  2020年,二期羊場又被認購一空,三期已在籌劃之中。濱河家園二村的排名從倒數第一沖到了正數第一,而且和周邊產業連成了一片。

  嘗到甜頭后,包括留守婦女、老人在內的更多人加入產業發展中來。虎翠霞是四村的婦聯主席,很多年里,她帶著留守婦女、老人穿珠子、學刺繡、做布鞋,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虎翠霞沒有放棄。村兩委支持她,村民信她,虎翠霞扛著壓力,不斷尋找出路。終于,興慶區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柳普軍幫她聯系上了麻編非遺傳人張璟。

  這一次,虎翠霞得到了“真傳”,麻編在旅游市場上成了爆款。麻編大軍隨之壯大,老人也紛紛參加。這些最缺機會的勞動力,一個月輕松賺千把元,熟練工能賺2000多元。

  “當初害怕搬,害怕不適應,現在心齊氣足,搬到哪里都不怕”。村民們說,日子比搬遷時承諾的還好!楊志仁當了一屆村主任,2020年擔任了四村村支書,他感慨:“啥事都不是一個人能干成的。依靠黨組織,帶領群眾才能成事。搬遷時,我也有擔心。現在越干隊伍越壯大,越干群眾對咱越有信心,咱自己也越干越有勁。”

  ■記者手記

  組織引領是關鍵

  西海固,自古就有“苦瘠甲天下”的說法。在黨委政府幫助下,山里人走出大山,過上新生活,徹底擺脫了貧困,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搬開千百年來壓在身上的“貧困大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自1982年黨中央實施“三西”扶貧以來,寧夏先后組織6次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共計123萬人遷出;靠的是廣大黨員干部的無私奉獻、接續奮斗,他們敢闖敢試,團結帶領群眾搬出大山,發展產業,一步步過上好日子……

  虎翠霞就是這樣一名黨員。她帶著留守婦女做土布鞋、穿珠子、學刺繡,多次失敗都沒能讓她放棄。她皮實、樂觀,跌倒了再試,給群眾的一面始終樂呵、陽光。在上級黨組織幫助下,麻編終于做成功了,群眾也嘗到了甜頭。

  哪里有困難,黨組織就是哪里的主心骨;哪里有需要,黨員就是哪里的貼心人。脫貧攻堅,組織引領是關鍵。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抓產業發展,回應民生關切,一件一件落細落小,脫貧致富就一步一個腳印,實現鄉村振興就更有希望。

     《人民日報》( 2021年01月12日 第 19 版)

(責編:趙茉鈺、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