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代表
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責任
汽車蜿蜒盤旋,漸入青山深處。今年全國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馬不停蹄,在重慶市江津區翻山越嶺,調研土壤質量變化。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謝德體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保護青山、保護土壤。我國西南地區山多地少,耕地坡度大、產量低,機械化程度低,制約農業發展。同時,一些坡地未被良好利用,存在水土流失問題。“其實梯田比坡地更能保護水土,適度發展農業和保護土壤可以兼顧。”謝德體建議把坡耕地整修成水平梯田,進行宜機化改造,既能開發更多耕地,又能更好保護土壤。
留住土壤,還要凈化土壤。謝德體認為,防治土壤污染要尊重客觀規律,強調分類施治。對污染較重的土壤,不再種植糧食、蔬菜,改種花卉苗木等觀賞性作物。
如今,謝德體足跡遍布重慶乃至西南地區。“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大的責任。在重慶,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山,我基本都跑過了。”謝德體說。今年全國兩會,謝德體帶來了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
(記者劉新吾、常欽)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委員
為保護長江鼓與呼
前不久,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一級。消息一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難掩喜悅之情。
長江江豚的種群情況是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前些年,長江水生物群落出現衰退。徐旭東密切關注,深入調研,連續幾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將長江江豚保護級別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一級”等建議。“保護長江江豚,也就是在保護長江。健康的長江生態不僅要有奔流不息的一江清水,還要有繁衍不息的生物群落。”徐旭東說。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一連串的好消息讓徐旭東對長江江豚保護充滿信心。今年全國兩會,徐旭東建議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內陸水體生態修復和評估的指導性意見,督促指導各地把棲息地修復、生物多樣性等生物指標納入治理評價體系,把長江大保護落到實處。
(記者張天培)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原站長趙慶豐委員
情系黃河勤走勤思
“我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對黃河有很深的感情。”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原站長趙慶豐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必須精心呵護好。
走在黃河邊,趙慶豐遇到干活的農民,就經常上前攀談。她發現,一段時間以來,黃河兩岸耕種面積大,并且投入大量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生態修復功能退化。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趙慶豐提出退耕還濕、退養還灘的建議。她說:“發現真問題、尋找好對策、交出一份高質量的提案,只有勤走勤思,別無他途。”
近年來,寧夏開展了黃河流域退耕還濕、退養還灘工作。趙慶豐密切關注,深入調研。她在青銅峽庫區濕地看到,庫區的三趟墩村退耕還濕1.05萬畝后,村民用每畝300元的補償款發展綠色農業,栽種了7000畝有機蘋果林。村集體還用一部分補貼款建立果品收購冷鏈,解決了蘋果貯存和物流問題。
“黃河治理體現的是系統思維。生態保護作為系統工程,必須山水林田湖草共同發力,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今年全國兩會上,趙慶豐建議繼續加強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高黃河生態治理成效。
(記者禹麗敏、秦瑞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0日 第 15 版)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