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蘭酒莊位于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核心地帶……”4月25日下午,在寧夏立蘭酒莊接待大廳,身著白色襯衣、外搭藏藍色馬甲的劉莉一邊領著賓客參觀酒莊,一邊向大家介紹關于葡萄酒的知識。
今年39歲的劉莉是固原市隆德縣溫堡鄉大麥溝村人,山大溝深、極度缺水,是她對老家最深的印象。
結婚生子后,除了照顧兩個孩子以外,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天吃飯的兩畝薄地。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走出大山的愿望在劉莉心中一天天強烈起來:“那時候,我總在想,我們這一代人半輩子體驗著山區生活的艱辛,但孩子們總不能也這樣吧。”
國家生態移民政策給了她夢想成真的機會。2013年8月,劉莉和大麥溝村的100多人一起搬遷到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政府不僅給每戶移民統一蓋了兩間寬敞明亮的水泥房,還全部通上了自來水。在飽受缺水之苦的劉莉聽來,擰開水龍頭,清水嘩嘩的流淌聲,就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樂”。
“我們安家的問題有政府幫助解決了,但生活還得靠自己。”劉莉不怕吃苦,搬遷初期,她搞過綠化、挖過洋蔥、干過家政、當過廚師,還在建筑工地打掃過衛生……“吃苦受累都不怕,但外出打工就意味著孩子無人照料,就想著能去家門口的葡萄基地試試看,打工的同時可以把孩子們也照顧上。”
劉莉所說的葡萄基地,是原隆村采取“支部牽頭+企業運營+農戶種植”模式引進的葡萄酒生產龍頭企業之一。2011年,寧夏立蘭酒莊通過永寧縣招商引資來到閩寧鎮。
當地的扶貧產業發展,讓作為移民媳婦的劉莉,第一次燃起了干事業的想法。由于文憑低,劉莉起初只在流水線上從事簡單的工作,但她勤奮好學又認真負責。很快,她便掌握了葡萄酒種植釀造的全部工藝流程。在領導的鼓勵下,她開始大膽學習釀造技術。大到除梗、入罐、發酵,小到添加酵母、糖比觀測,百余項的操作過程,劉莉從最基礎開始一點點學習,一天天進步。
如今,她已從一名普通的鋤草工,成長為一名技術嫻熟的生產主管,手下管著十幾號員工,每個月拿著5000多元的工資。
“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這片土地和酒莊,就沒有今天的我!”劉莉感嘆地說,生態移民改變的不僅是她一人。
原隆村是寧夏西海固邊遠干旱地區的移民組合村,立蘭酒莊自成立以來,響應自治區黨委、政府號召,堅持安置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原則,租用流轉村民土地2400畝,每年向移民村支付約180萬元到230萬元,保障了當地移民的基本生活。同時,酒莊長期用工52名,其中44人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平時的臨時用工也都來自移民村,每年臨時用工工資支出約400萬元至450萬元。
從葡萄的破碎、壓榨到發酵、裝瓶,移民們掌握了釀酒技術,留守婦女成長為酒莊主管、帶貨主播,過往的生活與如今有了天壤之別。走在閩寧鎮脫貧致富的大道上,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正告別昔日灰頭土臉的面貌,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