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固原:基層治理風光好 幸福生活撲面來

記者 王玉平 強永利 剡文鑫 黨 碩 文/圖

2021年06月03日08:35  來源:寧夏日報
 

涇源縣迷人的田園風光。

龐東村的幸福模樣

初夏,沿著344國道來到涇源縣涇河源鎮龐東村,村口處一塊一人高的石頭引人注目,石頭上“幸福龐東”4個大紅字在綠樹掩映下尤為醒目。驅車前行,干凈整潔的村道兩邊,用木柵欄圍成的花圃里鮮花盛開,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村里白墻、灰瓦、紅柱、綠植相映成景。登上村后的山頂,百年梨樹冠如華蓋,站在樹下遠眺,草木蔥蘢隨山勢起伏,如一幅風景畫。

藍天白云下,幾只雞在林間漫步啄食,大人在田間勞作,孩童在廣場上嬉戲,一切顯得和睦有序、悠然自得。龐東村地處六盤山腳下,耕地面積3900畝,有居民239戶998人。近年來,龐東村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號召,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帶頭示范作用,夯實鄉村治理之基。

“我們村始終以黨建引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養殖、勞務和苗木產業提質增效。全村14名致富帶頭人中8人是黨員,他們各自發揮苗木販運、餐飲和養殖方面的特長,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龐東村黨支部書記馬有明說。勞務經紀人蘭志顯帶領村里富余勞動力,在縣城周邊從事苗木撫育工作,一年組織務工人員600多人次。苗木經紀人馬有良帶著村民販運苗木,一個春季銷售樹苗4萬株。村民于有有學到植樹造林技術后,今年回村成立造林隊,帶著30多人移栽樹苗,實現了天天有收入。

生活不僅要富裕,還要有質量。龐東村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同時,圍繞建設美麗宜居村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村齊動員清理門前糞堆、草堆和柴堆,改善院內衛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對村里主干道、公共區域、房前屋后進行綠化、凈化、美化,對屋內進行改廚改廁,整治院落,打造幸福農家。

“依托鄉風文明實踐積分卡,建立獎懲機制,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齊心協力打造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美麗家園。”馬有明說,村民從最初“督促干”到后來“比著干”,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村民蘭慧琴的幸福小院里,春夏種果菜,秋冬種葉菜,院落干凈整齊不說,一年365天頓頓菜不離桌,還節省了數千元生活支出。

農村生活既要“面子光”更要“里子好”。為此,龐東村實施鄉風文明“鑄魂”工程,以村民自治為基礎,破舊俗、除陋習、樹新風,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隨著文明程度提升,村民從原來比著要彩禮變為比著降彩禮,教育觀念從“不要念書回家掙錢”向“我掙錢你好好念書”轉變。

龐東村“鑄魂”“夯基”齊頭并進,整合資源,成立網格中心,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第一網格長,其他村干部為第二網格長,5戶推選出第三網格長,建立網格員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左鄰右舍發生矛盾糾紛,網格員第一時間到場解決,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全村上下信息暢通,實現14年零上訪。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龐東村通過積極引導、正向激勵、積分兌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強化了基層的綜合治理能力、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促使村民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如今的龐東村,院落前的石頭砌成墻,木頭碼成塊,騰出的空地栽種蔬菜和果樹,講衛生已成為村民的習慣,幸福撲面而來。

農民變身“產業工人”

走進隆德縣沙塘鎮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眼望去,連片的蔬菜拱棚,猶如藍色湖泊。

“辣椒苗的間距不夠,壟起得有點低。辣椒喜高壟、怕積水。”蔬菜棚里,隆德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志盛耐心指導菜農栽種辣椒。

與此同時,在隆德縣浙隆瓜果蔬菜公司的蔬菜基地,來自浙江的技術員指導村民咸寶蘭學習穴盤播種器播種西藍花。“一天下來,能收入100元。”咸寶蘭笑著說。咸寶蘭的丈夫外出務工,她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之余,一邊養牛一邊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在蔬菜基地,像咸寶蘭這樣的農村婦女有百余人。

“這些農民,很多都是把家里的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土地流轉費每年在400元到600元,通過給企業打工,不僅每月增加了一筆收入,而且學到了技術,成為‘產業工人’。還有一些農民,學到了技術后,自己承包蔬菜大棚,然后借蔬菜公司‘出海’,把蔬菜賣到外地,不愁銷路。”沙塘鎮黨委書記張毓龍告訴記者。

沙塘鎮街道村是隆德縣2019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10強村”之一,該村臨近312國道,交通便利。2019年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已累計投資370萬元。街道村黨支部書記許小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種植傳統糧食作物,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村里建起84棟日光溫室、25棟大拱棚,僅僅種植草莓,搞親子采摘一項,一棟大棚一年收入達四五萬元。

今年以來,5棟大棚已收入30多萬元,與去年持平,而且帶動農戶就業20多人。在當地,許小龍是有名的致富能人,自己經營著當地最大的面粉公司,被選為村支部書記后,充分發揮“能人”作用,突出市場需求,積極拓展“能干”產業,確保項目“能用”“能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來,隆德縣搶抓自治區、固原市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按照“突出主導、多元發展、訂單種植、錯季銷售”的思路,以渝河、甘渭河川道區為重點,提升以中南片川道區為主的冷涼蔬菜產業帶。2020年,蔬菜總產值3.5億元,提供全縣農業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元,畝均凈收益3000元,冷涼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目前,隆德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5萬畝,建有千畝以上蔬菜基地(園區)18個,總面積2萬畝,主推穴盤育苗、高壟覆膜栽培、膜下芽前化學封閉除草、秸稈生物反應堆、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實現優新品種、優新技術應用全覆蓋。

激活社區治理“紅色細胞”

“說句真心話,我到業委會來,就是被她倆感動了!”

5月20日,在固原市原州區西城路社區榮華錦園小區,剛剛開過業主委員會籌備組“碰頭會”后,58歲的業委會籌備組成員李世寶面對記者的鏡頭,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

李世寶口中的“她倆”就是原州區古雁街道辦事處西城路社區黨支部書記伏小粉和工作人員宋玲。“她倆對工作的認真勁兒,打動我了!”李世寶說。被業主“粉了”,這讓伏小粉和宋玲多少有些意外。

有著20多年黨齡的李世寶,退休前在寧夏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做過管理工作,平時和老伴住在銀川,榮華錦園小區的房子只是退休后偶爾來住,沒想到住了一段時間后,老兩口再也舍不得走了。“固原山清水秀,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除了生活環境好,李世寶更看重的是社區治理水平。

榮華錦園現有1312戶6000多人,因為一直未成立業主委員會,加之小區建設之初留下很多“后遺癥”,居民有個大事小情,沒處商量解決。作為社區黨支部書記,伏小粉把這事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帶著宋玲深入小區聽取居民意見,著手籌建業委會。在伏小粉的帶動下,業委會吸引30多名業主參加,設立64個單元樓樓長,有問題隨時解決。小區地溝排水不暢,業委會監督施工方挖開重修;小區綠化,施工方企圖用楊樹替代梧桐樹蒙混過關,被伏小粉和宋玲識破后重栽。

“她干活雷厲風行,白天入戶了解情況,晚上加班制定計劃,還要照顧即將高考的女兒和年邁的公公婆婆。”業主黃青霞說起伏小粉,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與榮華錦園相鄰的榮華園因年久失修,小區道路坑洼不平,車位緊張,不少居民將公共綠地圈為己有。為此,伏小粉先從選優配強業委會抓起,硬化路面,清理衛生死角,增加停車位,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針對轄區實際,西城路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成立了“送學志愿服務小組”“四點半課堂”“兒童快樂家園”等功能室,建立共建單位與小區結對、在職黨員與孤寡獨居老人結對幫扶模式,為居民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務。

“黨員主導參與業委會工作,才能激活小區管理的‘一池春水’,讓老百姓有幸福感、歸屬感。”總結11年來的社區工作經驗,伏小粉深深體會到,在基層治理中一定要充分發揮黨員的“紅色引擎”力量,才能有效激活城市社區末梢“紅色細胞”能量。

“做社區工作就跟種地一樣,苦下下了,沒道理種不好。”李世寶說。

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對結果滿意嗎?以后有事就找網格員,或直接給我打電話。”“大家滿意得很,多謝你們費心。”

5月22日,彭陽縣草廟鄉草廟村黨支部書記汪志東給村民秦正軍等人打電話,詢問土地糾紛調解一事。

今年,草廟村機修高標準農田7000多畝,打破原有耕地界限,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方法對窄小地塊整合,修建成水土保持能力高、便于機械化作業的大塊地。機修結束后,部分農戶因重新分地發生糾紛。

汪志東了解情況后,及時聯系網格員和老黨員上門調處,在你退我讓中,秦正軍等8戶農戶通過調換土地,達成一致意見,握手言和。“生活在一個村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也不想把事鬧大,但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爭來爭去就鬧出了矛盾。”汪志東說。

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彭陽將全縣劃分為63個城鎮社區網格和697個農村社區網格,建立鄉鎮黨委書記、領導班子成員、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村民小組長、黨員中心戶“金字塔”式五級網格架構,實現“一格一員”全覆蓋,推動服務群眾由“個人獨奏”向“集體合唱”轉變。

草廟鄉探索建立“1234”網格化基層管理機制,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網格長,選任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組長為網格員,按照1名網格員聯系30戶,形成“一張網”服務群眾到戶。草廟村進一步具體化,把志愿者服務隊、“紅白理事會”、產業發展等事務事項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中,由21名網格員聯系643戶,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宣傳惠民政策、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參與調處矛盾糾紛等日常工作。

“沒有網格員之前,政策宣傳有空白,技能培訓不到位,誰家有難事、煩心事,大家都不清楚。”汪志東說,“自從有了網格員后,群眾表達意愿訴求的渠道暢通了,群眾的大小事具體到人,實現群眾的事有人管、有人問,群眾參與集體事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彭陽縣把服務群眾放在突出位置,立足為民辦實事這一核心,牽住職能優化“牛鼻子”,吹響謀篇布局“集結號”,不斷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服務群眾優勢。采取“減縣補鄉”的辦法,充實加強基層一線工作力量,轉隸下沉人員,增加鄉鎮編制,制定鄉鎮綜合執法事項清單、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配套制度。

“以前宅基地審批、殘疾證辦理、社保醫保等民生事項,群眾要進城到有關部門辦理,現在在鎮上就能辦理。”王洼鎮黨委書記祁濤介紹,通過職能優化、權限下放,鎮政府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各行政村成立“家門口”便民服務站,涵蓋民生、代辦、孤寡老人事務、金融、警務、法律等涉農涉民事項,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村上還對孤寡殘疾人、子女在外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有啥事一個電話就把問題解決了,辦事不用跑路,方便又省力。”王洼鎮路寨村村民閆志鵬感慨地說,之前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村級事務的好壞漠不關心,現在村里有事搶著干。

彭陽縣以改革“切入”,服務“破題”,讓基層黨組織領好隊、擔重任、唱主角,突出黨建引領作用,變基層管理為治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責編:閻夢婕、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