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農耕文化為魂、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綠色農業為基、創新創意為徑,彰顯“土氣”、回味“老氣”、煥發“生氣”、融入“朝氣”,作為鄉村振興新的抓手,休閑農業的“戲份”越來越足。
村靚民富 美麗鄉村頻頻入畫
7月20日,走進位于銀川市東部的寧夏艾伊薰衣草莊園,萬畝花海美不勝收,遠遠看去,滿目紫色,蔚為壯觀。微風掠過,掀起層層疊疊紫色浪花,置身其中,淡淡花香沁人心脾,不時有蜜蜂在花叢中飛舞。一撥又一撥游客慕名而來,徜徉在花海中,賞花、拍照、錄制視頻,感受美麗的田園風光及大自然渾然天成的浪漫氣息。
“和家人出來走走,賞花拍照,吃吃農家飯,整個人都放松了。”銀川市市民李樂說。
近年來,寧夏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結合職能職責,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育主體、夯基礎、富業態、促提升,休閑農業呈現出全域統籌、量質齊升、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已成為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截至2020年底,全區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10個、示范農莊16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7個、中國最美田園5個、國家星級農莊(園區)45個,涌現出賀蘭縣“稻漁空間”、大武口“龍泉村”、利通區“牛家坊”、西吉縣“龍王壩”等一批“農旅”融合發展典型。去年,全區休閑農業共接待游客998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0.6億元。
“發展休閑農業,旨在挖掘鄉村資源特色,展現鄉村‘鄉土氣息’,傳承農耕文化,讓游客能在鄉村發現生態宜居、業興人和之美,找到望山見水憶鄉愁的好去處。”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寧夏創新扶持政策,充分利用農村土地、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等資源,開發建設鄉村民宿、休閑養老、健康體驗等項目,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水面等資源資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改造提升20個休閑農莊的基礎設施;對2019年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園區)每個以獎代補100萬元;支持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投資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創新創業、增收致富。
同時,結合現代農業發展,探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業態,培育打造銀川“農業嘉年華”,吳忠“黃河之濱、休閑食都”,中衛“塞上沙都”,固原“生態六盤、醉美山花”等品牌節會等。申報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個,提升農家樂、采摘垂釣等傳統業態,發展休閑農莊、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開發“后備廂”“伴手禮”等旅游產品,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打造“文旅”融合升級版。
今年截至目前,寧夏共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65家,營業收入5.17億元,接待人次634.15萬人次,從業人數3.11萬人,農民從業人數2.51萬人,帶動農戶23395戶。
多樣“開花” 田間休閑活力綻放
目前,寧夏休閑農業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多種模式可供選擇:田園景觀觀光滿足了城市人們渴望寧靜、回歸自然的心理,再附以采摘等農業生產活動,別有一番情趣;民俗旅游注重鄉村文化的傳播,發展農耕文化、民俗歌舞等觀光項目,在吸引人們的同時傳承著鄉村文化;休閑度假農莊模式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優質服務,保證娛樂、休憩、餐飲、健身、游玩等一條龍服務,使游客在優美的鄉野風景中獲得舒適的享受……諸如此類,休閑農業模式越來越多樣化,與現代生活契合。
古泉、古樹、七仙女沐浴的古老傳說,讓賀蘭山腳下的龍泉山莊遠近聞名。
走進龍泉山莊,處處綠樹成蔭、鮮花綻放,各類水果掛滿枝頭,假山、果園、菜地在阡陌縱橫的鄉村道路中延展開來。遠離城市的喧囂,踏在碎石鋪就的林蔭道上,鳥兒在枝頭歡快地鳴唱,與自然的零距離接觸,看著疏影橫斜,聞著暗香浮動,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占地面積1000余畝的龍泉山莊,是集農業風情、種植文化、教育培訓、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莊園。山莊種植了各式各樣的農家菜、養殖了多種生態魚,還增設了適合年輕人的真人CS體驗、越野賽道、網紅橋、摩天輪、彩色滑道等娛樂項目,儼然成了寧夏百姓游玩的首選之地。為給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龍泉山莊還規劃出燒烤區、休閑垂釣中心、兒童樂園、農家樂,讓游客品嘗地道的農家菜,享受親子游玩的歡樂時光。
石嘴山市龍泉山莊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明向記者介紹,山莊一年四季客流量不斷,最多時一天接待了6.8萬人,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97萬人次,其中“五一”小長假,3天收入達到600多萬元。
始建于2007年的龍泉山莊,建設之初幾乎沒有什么盈利,以恢復生態為主,直到2015年才逐漸步入正軌。如今的山莊不僅自己做得紅紅火火,而且還帶動龍泉村建起68個經濟實體,400余人加入這一行業之中,通過民宿、餐飲、采摘、娛樂等項目,一年收入數千萬元。
“我現在才知道什么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我們村來三兩個外人,不到1個小時全村都知道了,現在每天能來幾千人,甚至上萬人。”龍泉村村民張學清老漢感慨道,“過去家里種的杏子、棗子大多喂了羊,背上一筐到早市去賣,1公斤5塊錢都沒人要。現在,1公斤20元錢,還得游客自己去摘。”
今年72歲的張學清告訴記者,以前他靠家里的小果園,一年收入才2000多元錢,如今在山莊打掃衛生,一個月工資3500元:“一年能開4萬多的工資,中午還管飯,下午回家再拾掇拾掇果園子,加上賣果子的錢,一年下來能掙七八萬元。”
“辦休閑農業不能墨守成規,也要與時俱進。”任明將記者帶到一處正在建造的二層小樓處,“這是我們新建的民宿,共75間房,可住120人,現代化的設施與現有民宿相比絕對是升級版。”
指著其中的3套房,任明告訴記者,這3套房是升級版民宿中的VIP,每套房帶3間臥室,可住10人,配有廚房和餐廳,中間一個小院子。每套房有一位管家,游客可以自己做飯,也可以請山莊的廚師上門服務,食材就地選取,新鮮而綠色。
“80后、90后追求的是生活品質,如今他們手里有了財權,有這樣的休閑娛樂地,他們與朋友、家人相約來此,這些民宿就是為他們量體裁衣打造的。”任明說。除此,他還計劃開發夜間經濟、建設水上樂園,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來,且留得住。
“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使農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民房變成了客房,勞動變成了運動,產品變成了商品。”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休閑農業已經逐漸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記者驅車來到石嘴山市惠農區紅果子鎮大地天香農業產業示范園,下車后就被驚艷到了:空氣中滿是玫瑰花的芳香,而這芳香的味道來自于近千畝的食用玫瑰和玫瑰深加工產品車間。
大地天香農業產業示范園,是集特色產業觀賞、農事基地體驗、產品加工展示、休閑食品品嘗、餐飲娛樂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目前景區建成特色民宿20多家、東西兩翼打造醉美花海和高端農業觀賞區,建成玫瑰種植基地近千畝。而位于產業示范園內的寧夏嘉禾花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玫瑰種植、精深加工、休閑旅游、科普游學等為一體的綠色食品生產企業。
“只有讓游客有花可賞、有美食可嘗、有產品可買、有活動可參與,才能讓‘人氣’轉化成‘財氣’。”嘉禾花語董事長姚愛兵對記者說,除了基礎種植不同品種的玫瑰花,公司還研發、生產和銷售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面膜、玫瑰露等衍生產品,“來游玩的客人游完了花海可以把花帶到車間做玫瑰餅和玫瑰醬,有小體驗機,也可以提取自己喜歡的純露,按照自己喜歡的配比,嘗嘗提取的純露是什么味道,嘗完可以噴一噴感覺皮膚特別舒服。讓旅游的形式從看景拍照延伸到動手制作,體驗更豐富。”
帶著孩子制作玫瑰花餅的周女士開心地說,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間,一家人采玫瑰花、做玫瑰餅、吃玫瑰糖,好好品味了一回鄉村慢生活。
休閑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傳承鄉村文化,展現淳樸的民風。
仲夏時節,行走在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的村道,微風不時拂過路旁的點點綠蔭。其間,“鳳嶺八珍”的標牌一字排開,活靈活現地展示著鳳嶺鄉的窯洞土蜂蜜、石磨雜糧粉、古方手工醋等8種農特產品。
其中的古方手工醋、土方壓榨胡麻油和石磨雜糧粉,均出自李士村。
村道不遠處的兩排平房,坐落著隆德縣鳳河醋坊、隆德縣意興油坊和石磨坊。2018年,李士村爭取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210萬元,將原本閑置的校舍改造為醋坊、油坊和石磨坊,將村里傳統的釀醋、榨油、雜糧加工等工藝流程復原。沒成想,這些傳承多年的老手藝竟然鋪就了村民致富的新路徑。
“2018年,3個作坊共盈利60多萬元,當年就實現了給村民分紅。”李士村村主任李鵬程告訴記者,隨后的兩年里,李士村通過醋坊、油坊和石磨坊先后盈利80余萬元和160余萬元,生產的手工醋、胡麻油和雜糧粉不僅賣到銀川,還被銷往蘭州、平涼等地。
孩童的嬉笑聲時不時從作坊后面飄來。銀川市弘藝古箏藝術中心,選擇這里作為20名小學員夏令營駐扎地。9歲的李欣柔但凡寒暑假都會參加夏令營,但第一次走進大山深處。幾天下來,她不僅對李士村的特產如數家珍,還把釀醋等老手藝流程記得滾瓜爛熟。
“本以為這趟是讓孩子憶苦思甜,沒想到新農村能這么美。”楊佳老師說出了大多數人的感受。水墨畫般的美景、干凈整潔的農戶家以及可口的飯菜,讓孩子們都衍生出想把夏令營“延時”的念頭。
醋坊的發酵間,村民李有賢熟稔地攪拌著發酵缸,讓里面的液體和空氣充分接觸,展示釀醋工藝是他現在的工作。眼見來李士村的游客越來越多,他打心眼里高興。“希望這些作坊不僅能讓更多人看到李士村的傳統手藝,還能讓我們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去。”李有賢由衷地說。
在鳳嶺鄉副鄉長張賽虎的構想里,李士村也是鳳凰嶺30里生態旅游長廊的起點。這條蜿蜒于鳳嶺鄉梯田間的鄉道,不僅串起了李士村、馮碑村、于河村及齊岔村,也將這些村落各具特色的文化連成一條個性鮮明的旅游線路。
在線路末端的齊岔村,人民公社、老物件、標語口號等把人帶回到那些激情澎湃的歲月。張賽虎說,齊岔村曾涌現出隆德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今年3月起,齊岔村利用移民搬遷后剩下的老房子,結合歷史著手打造紅色教育基地。6月29日,紅色教育基地正式開放,同時繼續雕琢種種細節。
這里也是齊岔村生態經濟綜合體項目的一部分,窯洞蜂房等休閑農業相關設施項目組成的生態旅游將和紅色教育基地一起,助力齊岔村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
切忌“扎堆” 發展仍需長遠眼光
在鄉村振興戰略大旗下,休閑農業發展迅猛。很多人認為,做休閑農業很賺錢,真金白銀往里投,但是骨感的現實很快潑了他們一頭冷水。不少新農人反映,休閑農業并不好做。
與龍泉山莊人流如織相比,位于平羅縣姚伏鎮高路村的沁園農莊顯得頗為冷清,園區的設施雖然設計新穎、獨特,但略顯陳舊。
沁園農莊負責人趙占東告訴記者,從2018年建成到現在,農莊一直是收支持平,幾乎沒有什么盈利。
由于趙占東以前是做傳統農業的,轉型做休閑觀光農業的他,最初的思路就是將農莊打造成前店后農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農莊種植的作物不施化肥,其秸稈可飼喂雞鵝,動物產生的糞便進入沼氣池處理,產生沼液作為有機肥還田,生產的所有農產品都是綠色的,無論餐飲還是銷售產品,自然能賣出好價。
“想象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趙占東說,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加之定位不清楚,農莊沒有自己的特色,原本來的人就不多,大多數人對于偏高的價格難以接受,所以游玩的人不少,但真正愿意消費的卻屈指可數。除了常規的游園、采摘、餐飲、垂釣,農莊也嘗試著創新,開發了萌寵喂養、土地認領等項目,但效果均不明顯。
目前,趙占東也看到了自身問題所在,今年投入160萬元,建民宿、宴會廳,開展研學、團建項目,吸引了不少客流。
“休閑農業是朝陽產業,前景可觀,但這一行業需要時間和持續的投資來維護,若抱短期見利的想法,很快就會被淘汰。”趙占東說,要想將其做成功不能盲目投入,必須進行先期的總體規劃,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盡量避免雷同。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認為,經過幾年探索,寧夏休閑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經營主體營業時間短,存在“半年閑”現象;中高端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管理服務規范不夠;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經營項目同質化嚴重,硬件設施建設滯后;土地使用不規范,影響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等。
“并不是鄉村就能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不能一哄而上,最重要的是打出各自的特色和品牌。”業內人士分析,幾乎所有的休閑農業經營者認為,最能吸引人的是美景和美食,所以他們把巨額資金投在美景和美食的打造上,結果發現美景和美食打造成功了,要么沒人來,要么雖然來的人很多,但仍然收入不高,“環境優美是休閑農莊的標配,但美的地方多了,千篇一律的,沒有自己明確和獨特的定位,當然引不來游客。因為真正能吸引人的或者能長久吸引人的根本不是美景和美食,而是精神和文化。”
目前,有特色可持續經營的休閑農業區還是少數,當休閑農業區越來越多,重復、單調、管理不善的問題也就顯露出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組織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標志著休閑農業已經從萌芽起步和數量型快速發展階段轉向追求高品質的質量型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建議,發展休閑農業要注意與鄉土氣息、鄉土風貌相掛鉤,注重整體建設,不可盲目而上;政府要做好規劃和引導,景點要做好硬件設施建設和“軟”服務。
同時,要把農業生產、參與性體驗性項目加入其中,注重對項目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挖掘,倡導輕資產運行,降低運行成本;努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線路;實現游客開心、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休閑農業旅游線路推薦
銀川(塞上江南漁米稻香游):新明莊園→通義生態農場→馬蓮湖農莊→稻漁空間生態觀光園→利思田園蜜語生態園→瑞德森生態莊園→蘆花小鎮
石嘴山(山水相依 鄉美村韻休閑度假游):西御王泉酒莊→硒有田園→園中苑農家樂→八大莊休閑農莊→金蘋果莊園→賀東莊園→碧草洲生態園→龍泉山莊→常青村紅樹莓產業園
吳忠(利通區民俗文化觀光游):吳忠靈芝生態園→葡源農莊→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桃源農莊→牛家大院→城南水上休閑中心→吳忠林場采摘園→林楓生態園→海軍生態園
固原:
1.(田園彭陽入畫來 天造之境旱梯田 梯田鄉村游):黃土塬牡丹山莊→江南農莊→云霧山莊→友聯生態旅游度假村→茹河度假村
2.(水墨隆德展畫卷 重溫長征放光芒 紅色旅游):新和休閑度假村→神林山莊→盤龍山莊
中衛(沙漠觀星休閑宿營游):沙漠星星酒店→黃河宿集→陽光沐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