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7萬名專業技術人才挑大梁 寧夏厚植人才沃土
近年來,寧夏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快推進人才的評價、使用、激勵、流動等機制改革創新,積極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數量質量大幅提升,人才活力效能愈加彰顯。截至去年年底,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總量31.77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和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5.4萬人,成為推動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挑大梁的中堅力量。
放權松綁,穩妥推進人才機制改革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近年來,寧夏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使各方面人才盡展其長。
寧夏制定人才管理服務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厘清行業領域人才管理服務職責,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通過特設崗位和創新崗位,支持人才開展科技項目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和社會服務。允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總量包干和編制結構比例限額內,自定人才評價標準,自主組織評審,自主公開選聘高層次人才,自主分配績效工資。允許事業單位對作出突出貢獻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工資,鼓勵科研人才兼職兼薪,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修訂完成40多個系列(專業)職稱評審條件,將高等院校教師系列正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權限下放至全區所有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將部分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具備條件的科研院所、三甲醫院、傳媒集團、大型骨干企業、行業協會和地級市,允許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自設標準、自主評審、自主聘任。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不受學歷、論文、任職年限等限制,200多人直接評聘高級職稱。推進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成長通道;改革職稱評審監管機制,對自主評審單位由“結果審批”轉為“事后備案”,全面推行職稱電子證書模式,進一步提高職稱評審服務的快捷性和便利性。
自治區人民醫院在寧夏人才政策指引下,大力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不斷創新引才、育才、用才機制,搭建干事創業平臺,全職引進博士40余人,柔性引進“自治區特聘專家”48名、國內醫療衛生領先團隊8個。依托醫院“136育才工程”、學歷提升項目,2018年以來選拔近400名專業技術人才赴國內外醫療機構研修學習,支持63名優秀人才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引育并舉,培養高層次緊缺人才
寧夏堅持引育并舉,通過實施千名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近5年累計引進全日制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326名、重點院校重點學科碩士391名,為全職引進和自主培養的1770名全日制博士、全職引進重點院校重點學科碩士發放補助2.58億元,為30多家企業高層次人才兌現購房、薪金等補貼820多萬元。實施千名高層次人才、萬名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累計選拔培養院士后備、青年拔尖人才800多名,年均培訓專業技術人才1萬人次,累計選派中青年人才赴區外深造184人。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組織寧夏杰出人才、塞上英才、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等評選表彰活動,累計表彰各類人才1400多人次。
作為寧夏青年拔尖人才,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工程師李文超先后主持并參與自治區研究示范等重點項目4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參與起草修訂《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酒莊酒生產規范葡萄酒行業標準》,參與編寫《果樹設施環境調控理論與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國際釀酒師在寧夏》等系列教材書籍5部,發表專業論文10篇;重點參與實施“賀蘭紅”系列葡萄酒的釀造研發與技術固化工作,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品牌發展作出了貢獻,先后被產區聘任為“寧夏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目前,他被北方民族大學聘請為“實踐教學校外導師”,年培訓學生超過300人次。
拴心留人,積極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寧夏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質量作為推動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實施百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計劃、百個人才小高地建設計劃、十個重點優勢產業人才支持計劃,充分發揮人才載體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作用。目前,已累計建設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專家服務基地、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人才載體200多個。
為切實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人才辦在自治區政務大廳打造“人才之家”,升級人才服務窗口,建設了高層次人才服務系統和專門網站,編制了高層次人才服務指南,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健、文化旅游、城市交通等21個方面給予高層次人才全方位服務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