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紅寺堡區:“移民之聲”唱響秦腔
臨近年關,吳忠市紅寺堡區又籌辦起“移民之聲”秦腔大賽,今年已是第八屆。參賽的都是秦腔業余愛好者,他們要吼著秦腔喜氣洋洋迎大年。
本屆“移民之聲”秦腔大賽計劃1月中旬開賽,比賽設有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最高獎金3000元。
報名還沒結束,紅寺堡區文化館館長馬宏志盤點了一下:有近100人報名,比往年翻了一番,多數是紅寺堡區的,也有來自西吉、靈武的,所有報名者都須出示近期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因為報名人數多,主辦方決定先在各鄉鎮辦初賽,再組織優勝者到紅寺堡區文化館參加決賽。
紅寺堡區報名的人多是移民,在西海固老家就愛吼秦腔,戲迷和票友不少,“不吼兩嗓子就不舒服”。秦腔唱腔粗獷豪放,語調高亢激昂,是西北人處世風格的生動寫照。
馬宏志老家在隆德,爺爺和五位叔叔都是秦腔票友,吹拉彈唱各有分工,“一家人就能出一臺戲”。馬宏志至今難忘,在老家時,80多歲的老父親只要聽說哪里唱秦腔,就二話不說拎起小板凳,走個七八公里山路去看戲。
搬到紅寺堡區后,移民們農閑時還會聚在一起吼幾聲秦腔、唱一臺古戲,把精神生活裝扮得豐富多彩。聽說送戲下鄉的來了,就搶著請秦腔劇團到自己村演出。為順應民意,紅寺堡區辦起“移民之聲”秦腔大賽,參賽者九成以上是農民,請來點評的則是秦腔名角,有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的,還有陜西、甘肅等區外秦腔劇團的專業演員。
這些年,“移民之聲”秦腔大賽逐漸辦成了品牌,在寧夏與青銅峽“黃河岸邊吼秦腔”秦腔大賽遙相呼應。
本屆“移民之聲”秦腔大賽參賽者楊榮出生在西吉縣,在老家時就愛吼秦腔。2003年,一家人搬到紅寺堡區柳泉鄉紅塔村,種上水澆地,就近打上工,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楊榮心勁更足了,吼出的秦腔也更有味了,在前幾屆“移民之聲”秦腔大賽上還得過三等獎。
大賽舉辦前,紅寺堡區文化館還騰出場地,拿出音響設備,供參賽者排演。前兩天,楊榮來到紅寺堡區文化館排演,里面暖氣燒得正熱,還有熱水供應,參賽者們都脫掉外套、拉開架勢排演。
上一屆大賽上,紅寺堡鎮白墩村婦女、50歲的參賽者冉有給的參賽曲目是《困山》,可她不識字,看不懂唱詞,背不下來。她就戴著耳機反復聽,晚上鉆進被窩還在聽,就這樣,硬是把詞背了下來。冉有給比賽時,臺下叫好聲不斷,最后得了名次、拿了獎金。
這些年,馬宏志碰到過一茬茬參賽者,給他印象最深的就屬冉有給:“不是她唱得有多好,而是她對秦腔刻進骨子里的愛感動了我。”
從事文化工作這么多年,馬宏志越來越發現,基層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有著自己的樸素追求,從中他也找到了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價值。
今年,紅寺堡區還要舉辦紅歌大賽,錄播地方版春晚,為農戶送春聯、剪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讓群眾過一個文化味十足的農歷新年。(記者 杜曉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