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鏈”聯動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擴量
“鏈主”企業,是產業鏈中跑得快、站得高、看得遠的先行者,通過技術升級、數據鏈動賦能、引領帶動等方式,實現離小散企業的協同,帶動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
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寧夏光伏制造產業鏈上的一家“鏈主”企業。
2020年5月,該公司15GW單晶硅項目成功試產。2021年,公司完成產值突破110億元大關,成為寧夏光伏產業鏈當之無愧的“領頭羊”。“鏈主”引領,“雁陣”起飛,帶動光伏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和競爭力提升。
從多晶硅料、硅棒、硅片到電池、封裝,隆基光伏正向光伏制造產業鏈全面延伸。
不僅如此,公司還以自己的發展吸引了多家公司參與到投資建設多晶硅到光伏電站的光伏產業鏈條中來,相互依托,相互協同,并不斷延伸“朋友圈”。東方希望25萬噸多晶硅和29萬噸工業硅、江蘇潤陽10萬噸多晶硅和5GW高效電池等項目目前已落地動工,風電、石墨烯、鋰電池、電解水制氫等多個清潔能源產業鏈也紛紛布局寧夏,以半導體硅基材料、藍寶石襯底材料等為主體的電子信息材料、以鋰離子電池材料等為代表的新型能源材料也與之協同發展壯大,正實現集群式發展。
強“鏈主”,延“鏈條”。寧夏精心繪制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圖譜”:圍繞產業重點領域,培育打造光伏材料、烯烴下游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鋁鎂合金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特色精細化工材料等7條優勢特色產業鏈,“七鏈”聯動,推動新材料產業不斷提質增效擴量。
“全力為‘鏈主工廠’提檔升級、技術革新提供人才、平臺等要素支持,使其成為產業鏈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推進產業鏈‘鏈主’企業對接上下游企業形成共同體,加快補齊產業鏈、創新鏈短板。”2月8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在石嘴山、寧東、中衛,隨著一大批新項目落地,精細化工產業逐步集聚:泰和新材、萬香源、利安隆、中星顯示材料等企業的氨綸、芳綸、食用香料、紫外線吸收劑、高分子抗老劑、新型液晶材料、聚合物助劑等特色精細化工項目及沃凱瓏、盈氟金和、中泰富瑞等企業的光刻膠、發光材料、光穩定劑、光引發劑、電子級酸等電子化學品項目陸續投產達效,韓國曉星集團36萬噸/年氨綸及其原料配套項目落地寧東,正促進上下游產業接續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021年5月21日,寧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寧東鋰電材料一體化產業集群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寧夏新材料領域首個以產業集群為單元規劃、落地建設的項目。
“百川新材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打通正負極材料產業鏈的企業,而且寧東具備鋰電池材料產業配套優勢。”百川新材料相關負責人介紹,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為該公司相關產品提供了豐富且穩定的原料來源,使公司“針狀焦/磷酸鐵—負極材料/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電池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鏈體系的延伸和閉環得以順利布局。
寧夏正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太陽山開發區、鹽池工業園區現代煤化工一體化發展為重點,依托國能寧煤、寶豐能源、中石化長城能化等骨干企業,推動現代煤化工集群發展,在區位、資源、營商等“厚土”的滋養下,烯烴下游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特色精細化工材料產業鏈蓬勃發展。
目前,寧夏集聚了全國領先的工業藍寶石晶體、大尺寸電子級硅片、氨綸芳綸等生產研發企業,光伏材料制造全產業鏈條完善,碳化硅、煤基活性炭、碳素制品的研發生產能力處于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新材料產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已形成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組件—光伏電站、前驅體—正負極材料—動力電池—電池資源化利用、電石—氰胺化工—胍鹽—醫(農)藥中間體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鏈條,建成了銀川市光伏及鋰離子電池材料、石嘴山市高性能金屬及電池新材料、中衛市鋁基新材料、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基化工材料及高端電子化學品等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
“注重抓項目延鏈條,產業集聚基本形成。”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落實新材料產業項目區、市、縣、園區四級協同推進機制,梳理產業重點項目103個,計劃總投資1227億元。其中銀川隆基光伏15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已全部投產達效,恒力生物5萬噸月桂二酸、百川新材料鋰電池一體化及金晶科技光伏基板玻璃等12個項目陸續投產,2021年全年新增產值超100億元;中環50GW單晶硅、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深加工、曉星集團8萬噸氨綸等3個項目也于2021年底逐步建成投產,東方希望多晶硅、江蘇潤陽多晶硅及電池片等重大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
截至目前,全區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13家增至現在的100余家,實現工業產值1200億元,同比增長60%,近2年年均增長30%以上,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近20%,同比提高了7個百分點。
“2022年,寧夏將以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為重要依托,以四大改造為關鍵抓手,聚焦產業鏈提質增效擴量,扎實推進‘鏈主’高端化、‘鏈路’智能化、‘鏈條’綠色化、‘鏈企’融合化,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新跨越。”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寧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廠區。(圖片均由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提供)
寶豐能源焦炭氣化制60萬噸年烯烴項目。
青銅峽鋁業鋁板帶生產線。
寧夏百川新材料主要產品(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
天通銀廈藍寶石晶棒。
貝利特:打造高端“朋友圈”延伸綠色產業鏈
記者 朱立楊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在石嘴山市組織的50家工業企業互比互學觀摩活動中,受邀參觀貝利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負責人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
1月28日,走進貝利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指揮中心,環繞中心的多塊大屏幕清晰呈現出生產流程控制圖,設備運行及參數情況一目了然。
“環保、技改、產品迭代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一位受邀參觀的企業負責人感嘆,“選擇綠色發展路徑,保證科技創新投入,才能讓企業不斷煥發活力,最終處于激烈競爭中的主動地位。”
在行業內率先成立寧夏氰胺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研究中心,與天津大學聯合共建寧夏氰胺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中國化工學會聯合組建中國氰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先后匯集全國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的30多位專家及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氰胺產業發展規劃和關鍵重大技術突破進行多次論證和指導……貝利特合作的“朋友圈”早已延伸到高端領域。
“以前是委托研發,現在是聯合共建。我們的研究院可以把高校專家團隊請進來,讓科研團隊持續服務企業。同時,相關領域中的專家也可以成為企業智囊,為企業創新發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前瞻性。”貝利董事長李玉忠表示,為保證人才融入企業,2018年貝利特針對核心骨干人才實施了股權激勵,建立了合伙人機制,由“分蛋糕”變為“做蛋糕”,使得員工真正從“打工者”轉變成“合伙人”,齊心協力將貝利特做大做強。
2020年,由貝利特建設的寧夏綠色氰胺化學新材料研究院落成投用,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研發、產品中試、公共檢測等全方位服務。依托研究院,貝利特重點對氰胺合成“三廢”治理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石灰氮制備新工藝技術研發、氰胺產品連續清潔生產、精細化工廢氣處理等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技術攻關,開發了吡啶、噻唑、胍鹽等十幾種氰胺下游新產品,部分產品已進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行業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化初現端倪,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截至去年年底,石嘴山市有15家企業被列為自治區新材料重點企業,占全區37.5%;48家企業進入自治區第一批新材料企業,占全區47.52%,累計實現產值286.74億元,同比增長44%。新材料產業已成為石嘴山市重要的支柱產業。”石嘴山市工信局負責人說,去年以來,石嘴山市自覺站位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新時代背景下化挑戰為機遇,全力建設工業轉型樣板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石嘴山市將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新數字、新醫藥、新食品“六新”產業,推動工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寧夏中環:大尺寸硅材料助力光伏全產業鏈集聚發展
記者 丁建峰
1月17日,寧夏中環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首顆G12單晶順利下線,單晶長度3600毫米,直徑300毫米,重量612.8千克。 在寧夏光伏材料產業鏈上,大尺寸硅材料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大尺寸硅片已成主流趨勢,寧夏中環光伏材料公司G12大尺寸硅材料,能有效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及產出功率、降低用電成本。
“G12的優勢在于將大幅提高電池片和組件制造環節生產效率,基于G12光伏大硅片平臺上疊瓦組件技術優勢發揮更加明顯,能更高地提升產品轉換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更好地服務行業客戶。”業內相關專家介紹。
寧夏中環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及相關配套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50億元,采取“代建+租賃+回購”的運營模式,項目建成后,該公司也將成為寧夏光伏產業鏈上的又一家“鏈主”企業,單晶硅總產能將達到100GW以上,并形成獨特的半導體材料-節能型半導體器件和新能源材料-高效光伏電站雙產業鏈,引領電子信息、光伏玻璃等上下游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在降本增效、提升產業鏈上下游整體水平、強鏈壯鏈方面有著積極推動作用。
2021年3月18日,該項目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了56天,刷新了寧夏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的效率和速度。
“項目具備成熟的G12太陽能級晶體拉晶和硅片切割技術,能更好滿足光伏市場未來對新能源材料‘更高轉換效率、更高生產制造效率、客制化產線、柔性制造’的需要。”2月7日,寧夏中環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依托工業4.0設計理念與智慧化工廠運營管理經驗建設而成,將是世界先進的金剛線切片制造基地。
專家點評
冶金與材料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季麟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材料自主創新體系,提升寧夏新材料產業的自主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支持自治區新材料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扶植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新材料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建設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集中攻克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難關,克服目前低水平復制生產模式,打造新材料產業制造強區。”2月7日,冶金與材料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如是說。
何季麟認為,在寧夏發展新材料產業,需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避弱項。“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打造新材料集聚發展高地,服務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建議寧夏重點支持新材料中小企業的培育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從而形成以新材料龍頭企業為核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輔的生產互補和有效分工協作的配套企業群。
近年來,何季麟院士緊密結合寧夏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進步與人才培養等問題,以及寧夏銀川、石嘴山、寧東等地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發展戰略、技術路線的產業需求,牽線搭橋,出謀劃策,助推寧夏引進發達地區先進技術及相關產業領域高素質團隊和人才。
“石嘴山市要定位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戰略方針,要突出抓好自己有基礎的產業,不要貪大、求全。”對于為之奮斗工作了數十年的石嘴山市,何季麟院士十分關心,并就石嘴山市工業發展提出建議,“石嘴山市的裝備制造業、煤礦機械制造業有良好基礎、有科技力量,有成熟市場,需要掌握與煤礦綠色產業化相配套的先進技術,才能研制出更加高水平的產品。另外,石嘴山的氰胺產業已形成規模,研究碳基新材料也具備有利條件,應該推動產業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轉型,推動產業層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記者 丁建峰 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