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雖非親骨肉 依然父母心
3月26日,面對國內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寧夏兒童福利院根據民政部會議精神與自治區民政廳要求,采取全面封閉式管理。懷揣著大愛情懷,寧夏兒童福利院原院長杜勇臨危受命,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封閉管理崗位。截至4月11日,杜勇已經17天沒有回過家了。
1987年,杜勇從原寧夏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寧夏社會福利院從事精神衛生工作,2010年任寧夏兒童福利院院長。三十余載,他始終植根于民政福利事業第一線。作為兒童福利院的主要負責人、孩子們的“監護人”,杜勇的工作和生活軌跡已經完全與寧夏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重合,孩子們親切地叫他“杜爸爸”。“孩子們很單純,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你好。”杜勇動情地說,“爸爸媽媽”是一種崇高的稱呼,他為自己能享受這樣的“待遇”而驕傲。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10個字鐫刻在寧夏兒童福利院大廳墻面上,也深深刻在杜勇心里。兒童福利事業是特殊行業,服務對象很多是存在病殘和監護缺失的孩子,目前,福利院里年齡最小的孩子不到1周歲。“面對疫情侵擾,我如果不擔起這份責任,孩子們萬一受到感染,我退休了心也不安。”杜勇說。
連日來,他身先士卒,在封閉管理環境中,與80余名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輪班值守,嚴格落實“不進不出”要求,劃分了“兒童醫療救治區”“新人兒童隔離區”“兒童生活服務區”“行政辦公區”“封閉職工生活區”,各區域實行閉環管理。同時,制定了《全封閉管理工作方案》《院內感染控制工作方案》《新入院兒童接收安置流程》《隔離觀察制度》等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疫情防控實施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此外,有效落實封閉管理期間每周不少于2次核酸檢測的措施,檢測對象全員覆蓋,為190余名兒童撐起了安全“保護傘”。
“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系著每個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關系著祖國的未來。”杜勇說,在封閉管理期間,要將疫情防控與兒童心理保障有機結合。杜勇作為寧夏大學應用心理學等專業的兼職教授,發揮自己的優勢,經常與孩子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思想、情緒,為他們答疑解惑,在疫情防控期間助力兒童身心健康。
回望三十余載工作歷程,杜勇堅定地說:“只要組織信任我、孩子們需要我,我就會繼續堅守,站好最后一班崗。” (記者 楊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