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區:小小蔬菜基地 大大致富力量
5月7日,記者來到興慶區通貴鄉通南村精品蔬菜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嫩綠,煥發勃勃生機。“我們這里有西蘭花苗、紫甘藍苗、草莓苗,都是3月底播下去的,一個多星期就發芽了,現在長勢都還不錯。”興慶區通貴鄉通南村黨支部書記馬建旭指著地里一棵棵的菜苗說道。
說話間,田間的自動滴灌開始運作,汩汩凈水精準澆灌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機器滴灌比人工灑水更均勻,苗子長得齊,品質更好。”馬建旭告訴記者,這些精品蔬菜是近兩年引進的,都是些適宜本地生長、產值穩定的品種,幾個月后,這些蔬菜將被運往市區各大商超及外地市場。
然而,最開始引進精品蔬菜時卻并非一帆風順。這里的農戶幾代人大都是以種植水稻、小麥為生,“種了一輩子的水稻了,現在要我們的地搞什么蔬菜種植,萬一沒收成,這不是讓我們丟了過日子的營生么!”面對農戶們的質疑與不安,馬建旭帶著村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宣傳調整產業結構的優勢,通過實地考察、篩選品種、思想動員、引進有實力有資質的合作社、進行蔬菜種植技能培訓等為發展特色蔬菜產業做足準備,協調爭取相關補貼資金,給主動愿意調整產業結構的農戶進行補助,讓他們流轉其他村民的土地,帶頭進行規模化精品蔬菜種植。
農戶司學忠心動了,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原先是種水稻的,自己1000多畝的水稻田產出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在村上的協助下引進了精品蔬菜,雖然投入要比傳統作物多,但是產出的經濟效益要高很多。”司學忠告訴記者,看到自己的投入有了回報,便又流轉了2000多畝地,創辦了寧夏錦晨農業技術開發專業合作社,并吸引周邊群眾就業,主要種植西蘭花、甘藍、草莓、辣椒等作物。
“每天都過來打工,一天工資140元,工作8個小時,每天晚上六點半準時收到當天的工資,等到蔬菜賣出去后還有土地分紅的收入,收入比以前可是好太多了。”正在田里鋤草的農戶馬寶明笑著說道。
不僅如此,通南村還輻射帶動周邊十多個村組發展精品蔬菜產業,目前整個精品蔬菜產業每天用工150余人,不僅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更為周邊村民提供種菜、務工機會,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現在通南村精品蔬菜種植已經擴大到了4000余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長到了8萬元。
“為了讓我們田地里的蔬菜更好的儲存、運輸、銷售,我們村集體投資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冷庫,同時將繼續擴大名特優新品種的種植面積,以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推動創建高效蔬菜品牌,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特色果蔬設施農業,推進農業觀光園和生態采摘園建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亮點。”馬建旭說道。(記者 姚振國)(圖片由興慶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