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 護理上門 寧夏探索“互聯網+護理服務”
“掌上時代”,動動手指,就可以在手機上購物、訂餐;如今,能在手機上“下單”的不僅是各種消費活動,通過手機預約,護士就能上門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為眾多病患家庭解決燃眉之急。5月12日,寧夏護理學會理事長張琳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區各地各級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為罹患疾病、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擴大護理服務供給,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
“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2021年,寧夏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各地廣泛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經過3年多的發展,我區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提升護理服務為重點,根據各地工作實際陸續開展延續護理服務,為有定期換藥、維護各種留置導管等需求的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門入戶護理服務,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
半個月前,石嘴山市市民王先生因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腿部骨折,被送到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手術救治。當王先生手術結束出院時,被告知需要每周進行換藥和護理,這讓他犯了難:“家住無電梯的高層樓房,上下樓很不方便,這怎么辦?”該院急診科護士長范龍告訴他,醫院可以為高齡、行動不便等患者提供傷口護理、更換尿管或胃管、拔罐、抽血化驗等上門護理服務,通過手機預約該院的延伸護理服務,不用跑腿,就有專業護士上門幫他換藥、護理。“太好了!能請到你們上門服務,幫我解決了大問題!真的太感謝了!”王先生滿意地說。
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慧告訴記者,該醫院從2019年就嘗試開展居家延伸護理服務,組織醫院護理崗位的精兵強將成立了“一站式居家延伸護理服務組”,為救治出院但需要長期護理的患者主動提供上門入戶服務,服務項目包含PICC維護、外科換藥、留置管路維護等。之后,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又陸續將該醫院集團下屬的5家分院、11個社區醫院全部納入延伸護理服務工作中,確保工作覆蓋面更廣,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更及時、更方便。5年來,他們一次次將優質、溫暖的專業護理服務送到患者家中,被當地群眾譽為值得信賴的貼心人。
“當我們來到患者家中,面對的不僅是病人,還有不同的家庭,能更深刻地感到自己‘被需要’和‘被理解’。”中衛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王慶春告訴記者,去年5月,該院線上預約平臺顯示,一位78歲高齡、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老人需要上門護理服務。來到患者家中護理人員才了解到,這位老人曾在某三甲醫院就醫,醫生表示老人已進入生命終末期,無有效治療方式,但家屬不愿放棄,希望能夠幫助老人延長生命。面對老人周身各種留置管道,護理人員耐心地操作了整整2個小時,其中,幫助老人吸痰的操作就長達40分鐘。當服務結束后,患者家屬連聲道謝。“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平臺上數不勝數,打開評論區,一片感謝聲。每當看到這些,我們心里充滿了力量,這些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王慶春說。
王慶春告訴記者,2021年中衛市人民醫院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之后,群眾需求量非常大,特別是一些獨居老人癌癥晚期患者,急需經常性的上門護理服務。據統計,2023年中衛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共計211例,今年,截至目前,僅僅4個月就完成了202例。而在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截至今年4月已完成上門護理服務近1400例,為轄區內人民群眾解決了急難愁盼問題。
為了確保上門護理服務的質量,各醫療機構不僅集合臨床科室中的護理專業骨干力量參與“網約護士”上門服務工作,還對開展上門服務的護士進行了規范化培訓及嚴格考核,考核合格者才可授予權限開展上門護理服務;每次“派單”之前,醫院護理部還會依據該護士的專業技能和能力進行評估,確保專業素質、技術水平過硬,并通過電話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確保“派單”精準、服務到位。
“護士隊伍是衛生健康戰線的重要力量,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張琳表示,下一步,我區將積極針對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及母嬰人群,提供機構或居家專項護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中醫護理、母嬰護理、康復護理、家庭訪視等方面護理服務,讓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記者 尚陵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