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向新力” 涌動數字浪潮
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近年來,寧夏圍繞算力、賦能、產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數字技術加速發展,數字成果“多點開花”,數實融合不斷深入,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向新力”。
8月18日,走進寧夏希望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區域,記者被顯示屏上如同“神經網絡”一般的圖像和數據所震撼。在算力賦能下,寧夏希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呼之欲出。“您好,請幫我預約政務大廳號。”“請問給您約8月20日上午的號,可以嗎?”——寧夏希望與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聯手打造政務服務大模型,共同構建寧夏政務服務垂直領域和通用場景大模型。
華新智技術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云制造信息化管控平臺”。“我們在細分領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地,并實現國內行業領先。”該公司董事長黃維斌說,公司的“倍值7S高端機床運營維護平臺”入圍國家試點示范名單。
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寧夏已經建成了全國首批“萬卡級”智算基地和人工智能芯片適配基地。數字企業集聚發展,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初步測算,2023年全區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9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7%,占全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
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寧夏加速布局大模型,搶占新機遇。截至目前,寧夏已建成全國首個芯片適配基地,首批完成4款國產AI芯片與多款大模型的交叉適配。人工智能在產品開發、推理訓練、應用推廣實現突破,九天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16個大模型在寧夏落地訓練。
數字賦能千行百業,聚能起勢,服務生活。 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年過八旬的患者孫先生準備開一些降壓藥。從掛號開始,他通過助老優先服務,不需要排長隊就可拿到掛號單。在就診、抽血、交費、取藥等環節,只要掃碼報到后,他的就診信息就被列入優先序列,就醫過程“一路綠燈”。借助“互聯網+醫療”,寧夏以信息化賦能診前、診中、診后服務全流程,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在農村,數據也正在改變生活生產方式,賦能鄉村振興。
在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黎明自然村,53歲的村民王新福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可以隨時監控自家的600多只羊。“這可是我的‘千里眼’。”王新福一邊說一邊給記者演示:在手機上點出“我的家”頁面,也能看到羊圈的實時情況。“通過電子耳標和羊臉識別技術,隨時能知道羊只的活動量、食草量、體溫等,還能實現批量繁育種源監控。羊肉還能通過App訂購,直送餐桌。”鹽池縣九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面向未來,寧夏如何乘“數”而行,搶占新賽道?
“在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的當下,數字浪潮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斷拓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寧夏區塊鏈協會會長施曉軍認為,寧夏發展數字經濟具備良好的基礎,且有以煤化工為主的一批特色產業應用場景,應加快建立新能源、算力、大模型、數據應用的“黃金產業鏈條”,加快智算、大模型等產業的招商引資,加強公共數據和產業數據開放應用,建立起“能算用數”一體化發展格局,為全區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記者 趙 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