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巷頭條|寧夏銀川:三色生命線 凝聚疫情防控硬力量
“有黨員在,沒有讓群眾擔風險的道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寧夏銀川市的寧靜,在接到志愿者招募通知后,65歲的楊伏生沒有猶豫,第一時間來到興慶區中山南街安和社區報到。
10月22日,銀川市發布《致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一封信》,號召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立即行動起來,用使命和擔當為全市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疫情之下,更要堅持上下聯動、科學統籌,強化屬地責任、積極主動作為,全力破解突出問題,抓實抓細關鍵環節,打好疫情防控‘組合拳’,匯聚各方力量堅決打贏這場大仗硬仗。”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張雨浦說。
疫情“可防可控”!這一研判背后,是1.4萬余名各級醫務人員、公安干警、干部職工、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線的身影,這些“醫護白”“警察藍”“志愿紅”艱苦付出,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一線,在疫情下筑起一道道生命防線。
醫務工作者在“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工作。李玲攝
醫護白:“履行職責就是我的使命和義務”
“我們集體申請到疫情防控一線,穿上白衣,承擔一名醫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簡短的請戰書上,是一個個簽名與重重按下的紅指印。10月23日,寧夏銀川市三區開展首輪核酸檢測,寧夏醫科大學聞令而動,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火速集結1720名學生走向抗擊疫情一線,助力核酸檢測工作。
“我是呼吸內科的博士生,也有臨床工作經驗。我申請出戰和大家一起!”臨床醫學院博士生馮薛煙看到支援名單中沒有自己,第一時間向學校申請加入,于是,戰書上多了她的名字。
這是一道道白色的匯聚。“疫情就是命令,盡管有300多名醫務人員居家隔離,醫院人手嚴重不足,但我們仍想方設法把每天核酸單管檢測量從3000支提高到1萬支,同時抽調500多人支援銀川市三區核酸檢測工作。”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魏述軍說,“目前醫院已經下達通知,全院所有崗位周末不休息,全部進入抗擊疫情狀態。”
核酸檢測現場,工作人員做進入實驗室的準備。周航攝
在兩輪48小時的核酸檢測中,從晨光熹微到星斗滿天,抗疫人員堅守崗位、爭分奪秒開展工作。
穿戴全套防護服,不敢隨便脫下,只能一天吃兩頓;N95口罩壓出滿臉皺紋,又痛又癢卻不敢抓撓;呼吸變成水霧模糊了防護面罩,隔著護目鏡沒法揉;每天為確保消殺,頻繁地接觸消毒液,身上過敏起了紅疹……
面對艱苦的防疫工作,沒有人退縮。自治區醫療機構、寧夏醫科大學和石嘴山市、中衛市的3427名醫務人員快速投入銀川核酸采樣工作;32名護理骨干組成10支督導指導組,巡回指導采樣工作;10支核酸檢測支援隊隨時待命支援。
在銀川市金鳳萬達廣場檢測點,檢測人員王慧生在工作間隙伸了伸懶腰,摘下手套,雙手被汗水泡得發白、起皺。兩天的檢測中,時常有市民前來表達感謝,說他們是“白衣天使”。“雖然工作很辛苦,但聽到市民的鼓勵,心里就很高興。自己生活的城市面臨疫情考驗,履行職責就是我的使命和義務。”王慧生說。
深夜,民警在核酸檢測點執勤。銀川市公安局供圖
警察藍:“大‘疫’面前顯大義,疫情面前,警察不退!”
“大家辛苦了!請保持1米間隔,不要摘掉口罩,打開手機準備好健康碼……”堅守了一天的銀川市長城中路派出所輔警王波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幫助沒有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登記信息、關聯二維碼。工作間隙,他給兒子打了一個視頻電話。“你想不想爸爸,你把你的臉照上,爸爸在外面忙工作……”
此刻已近午夜,氣溫很低。王波脫下穿了一整天的防護服,渾身酸疼。在核酸檢測現場,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站在場外四處張望,王波看著奇怪,于是上前詢問。老人告訴他,兩個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一個人,今天社區通知她過來做核酸檢測,可她不知道該怎么做。王波蹲在老人旁邊幫她把該準備的信息填好,并攙扶著她完成核酸檢測。
“你這么忙,還為我的事忙前忙后,真是個好小伙兒。”老人十分感謝,用力地握了握王波的手。“連著三四天白天黑夜地忙,開始感覺有點累,可看到防護服上用記號筆寫下的‘金鳳公安王波’的字樣,就感到充滿了干勁兒。”
民警幫助行人查驗防疫二維碼。銀川市公安局供圖
“在隔離點,我們平均每天要清理50多袋的各類生活垃圾,隔離點的一片紙、一個礦泉水瓶都不能‘失控’, 都是要嚴格履行清運流程。”黃曉剛是永寧縣公安局治安大隊的民警,從2020年10月開始,因形勢需要決定建立蘭花花隔離觀察點,黃曉剛從那時開始就堅守在隔離點,已經快400天了。
“我們負責隔離點1031個房間的消毒、衛生工作,就連開窗換氣,也是按照要求嚴格執行。”講起防疫,這個老民警頭頭是道。但疫情之下,黃曉剛的愛人和女兒也因疫情被隔離,他卻什么忙也幫不上,每次有事情只能通過微信視頻幫助解決。
“沒有人天生勇敢。遇見危險,人的本能是退避。可咱宣誓入黨、穿上警服,在百姓眼里就是‘超人’。”黃曉剛沒有喪氣,“危難關頭,公安不退;疫情面前,警察不退!大‘疫’面前顯大義,我們所做的一切,一定會迎來春暖花開的那天。”
志愿者在光明廣場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興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志愿紅:“奮戰在每個需要的地方”
“我是一名有34年黨齡的黨員,我得給身邊的人做個表率。”在街道志愿者招募通知后,65歲的楊伏生第一時間來到興慶區中山南街安和社區報到,穿上了“紅馬甲”。
“我們社區外來年輕租戶居多,歸屬感差,居民的配合度不高,這是我們工作中最大的難點。”楊伏生說,嚴格的封控,讓很多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封控初期,由于外賣數量大幅增加,小區管控也較為嚴格,一個姑娘訂的外賣很久都沒送達,饑餓和積壓的情緒一下爆發,在門口開始大哭。
“好多出來打工的年輕孩子都才20歲出頭,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看孩子那樣,真心疼。”為了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楊伏生和黨員志愿者快速組隊,合理分配,24小時微信“接單”,逐戶配送,滿足居民生活物資需要。“從那以后,外賣、快遞再也沒有‘遲到’過,可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吃飯再沒‘準時過’。我們志愿者,就是要奮戰在每個需要的地方。”
銀川市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干部志愿參加社區防疫工作。馨和苑社區供圖
一天接打110通電話,行走29076步,接收5288條微信信息,這是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寶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紅彩的抗疫軌跡。
夜色中的寶湖社區里,工作人員忙作一團。李紅彩安頓好每一個人吃晚飯,自己卻難以下咽。“書記,快吃點,吃點才有力氣干活!”送飯的姐妹把飯菜擺在李紅彩面前。電話兩分鐘響一次,全是封控居民打來的電話,她顧不上吃飯一字一句地向居民解疑答難。剛剛回復了居民的疑惑,醫護人員又打來電話溝通第二天的核酸檢測工作細節。
就這樣,李紅彩被硬生生“綁”在了電話上。熱氣騰騰的飯菜硬生生變成了冷菜冷飯。這一天,李紅彩只吃了一頓早飯,騎“廢”了兩輛電動車。“兩輛電動車都騎沒電了!”
工作再辛苦,可李紅彩依然堅強,她相信疫情終將煙消云散,“每一個家庭都會團團圓圓、平平安安。那時,我想給家里人好好做頓熱乎飯!”
疫情之下,更顯擔當。銀川市293個社區黨組織、1014個小區黨支部、3242個樓棟黨小組,組織發動上萬名黨員志愿者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醫護白、警察藍、志愿紅,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下沉到防疫一線,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牢牢站在防線最前沿,履行著自己莊嚴的承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