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火紅的枸杞 火紅的日子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寧夏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
驕陽似火,又到了枸杞鮮果飄紅的季節。近日,記者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走進田間地頭,只見枸杞紅潤飽滿,農民們正忙著采摘。
黃河干流與清水河在中寧熱情相擁,沖積出土質肥沃的扇形平原,澆灌出“甘美異于他處”的中寧枸杞,贏得“天下黃河富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的美譽。
枸杞是中寧縣的支柱產業。在中寧,從事枸杞產業的人員達12萬人,產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如今,中寧縣大力發展枸杞特色產業,拉長產業鏈條,讓小小的果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價值。
“有了好政策,種出了好枸杞”
清水河流經大戰場鄉石喇叭村時,水流變得湍急。在清水河畔,有一大片枸杞種植地,桑克強的種植園就在這里。44歲的桑克強已經有20年的枸杞種植經驗,他的枸杞種植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石喇叭村是個移民村。上世紀90年代,桑克強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搬遷到石喇叭村。“剛來時,這里一片荒灘,種莊稼幾乎沒有收成,只能四處打零工,收入少而且不穩定。后來就跟著附近的農戶學種枸杞。”桑克強向記者說。
因為沒有烘干設備,桑克強在進行枸杞鮮果制干時,只能采用自然晾曬的方式。每遇陰雨天,枸杞晾曬難,還有爛果,加上有幾年市場行情不好,損失著實不小。
走進桑克強家的院子里,記者看到占地88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有烘干、晾曬、水洗等設備。這是2013年建成的。記者走進烘干房,一股股香甜氣息撲面而來。廠房里加工出來的枸杞干果色澤好、品相優,出品率高,讓桑克強的收入逐年遞增。
近年來,中寧縣精準施策,加快推動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桑克強因此受益。“政府為我們提供新技術、新品種,還消除了銷售的后顧之憂,并且在流動資金方面給予支持。”桑克強說。
現在,只要一有空閑,桑克強就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新技術。桑克強的枸杞種植園面積已擴大到70畝,年純收入達到40萬元以上。
石喇叭村幾乎家家種枸杞,今年,村里新增1000畝枸杞,桑克強嘗試栽植了4畝寧杞10號套種寧杞5號。“新品種更能賣出好價錢。”桑克強說,“中寧縣實施枸杞產業振興戰略,給了我們優厚的扶持政策。有了好政策,種出了好枸杞,中寧枸杞的金字招牌會越來越亮。”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共產黨好,黃河水甜。”桑克強說,“沒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功。”
“每一粒枸杞,都要經過高規格‘安檢’”
璽贊生態枸杞莊園是中寧縣知名的枸杞生產基地。記者來到這里時,天氣晴好,放眼望去,萬畝枸杞園在藍天白云下鋪開,漫山遍野的枸杞樹上掛滿紅彤彤的果子。走進枸杞園,記者看到,成群的鳥兒在林間漫步,野鴨子在池中戲水。
“你能想象這里曾是一片荒灘嗎?”璽贊生態枸杞莊園負責人高貴武說,這片土地曾荊棘叢生、黃沙漫天。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寧人,高貴武從小在枸杞樹下嬉戲。兒時香甜可口的枸杞味道,在他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心中回蕩著枸杞情懷。
時光易逝,情懷如初。為了尋找記憶中枸杞的味道,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毅然辭職,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投身現代化枸杞產業。
“好枸杞首先要有好土地。為此,團隊歷經2年在中寧周邊找地。”高貴武說。當時,創業團隊有兩個選擇:一是在老灌區規劃建設生產基地,投入少、見效快。但這里的土壤與團隊理想標準仍有差距。二是紅柳溝有一處大規模的荒地,沒有污染,水源來自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短期難以見效。最終,團隊選擇了拓荒。
2013年10月,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破土動工。冬天,“天寒地凍,大伙兒燒煤爐子取暖,臨時搭的三個帳篷就是辦公室,也是我們的家。睡在帳篷里,外面大風呼哧呼哧響,到天亮了,頭上全是沙子。”高貴武回憶說。
與2014年春天一起蘇醒的,還有新開墾出的2000畝土地和栽種下的45萬株優質枸杞苗,這批苗最終成活率達到90%。
“我們把這些枸杞送到國際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高于歐盟標準。干凈的土地,是生產高品質枸杞的基礎,而艱苦創業精神,是品牌的原動力。”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旭介紹說。背靠自然保護區,較大的晝夜溫差,充足的光照,天然弱堿性沙質土壤,這些自然稟賦成就了璽贊莊園中枸杞的優秀品質。
經過9年的建設,璽贊莊園的規模已經擴大到了1萬畝。整個莊園采用現代化的種植技術,保證枸杞樹株距、行距的標準統一。每一株之間的距離是1米,每一行之間的距離是3米,既有利于機械耕作,又保證每棵枸杞樹有充足的土壤面積和良好的通風光照條件。每畝地定植220棵樹,不用除草劑,全程機械化除草。枸杞從育苗、種植、烘干、倉儲、加工到發貨,每一道工序都在莊園內完成,盡力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在璽贊莊園的精加工車間,記者看到,枸杞干果經色選、分級和精揀后,再經過旋風除塵、靜電分離、金屬探測、紫外線殺菌等步驟,最終由機器完成自動包裝。車間智能化生產流程,對生產全過程進行質量管控。“每一粒枸杞,都要經過高規格‘安檢’。”車間一位技術人員說。
品質,是中寧枸杞的市場“通行證”。在璽贊莊園,流傳著一個“拔苗”的故事。有一年,一位員工不慎將種苗主打品種和實驗品種混在一起了,等發現時,已種了近1000畝。這樣一來,種苗不純粹,勢必影響品質。“但是這么大的種植面積,調整一次會影響一年的產量。”高貴武說。
終于,管理層痛下決心,第二年對近1000畝的種植基地進行更換,損失了1年盛果期的產量,還多花了50—60萬元的種苗費和人工費,但保障了品質質量。“我們成長比較快,就是因為專注品質。”高貴武說。
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發展起來后,帶動了周邊群眾致富。高貴武介紹說,從2019年開始,莊園對8個移民村開展定向幫扶,莊園固定員工70%來自周邊移民村,季節工高峰期用工達2000人。
“新產業正起步,前景廣闊”
在中寧,枸杞既古老,又年輕。
在寧夏杞鑫種業有限公司枸杞園里,記者走到一棵“胸”前掛著“我今年158歲啦!”木牌的古樹前,1米多高的樹上,枝條茂盛,每條枝上都掛滿了紅果,雖然小紅果不大,但嘗之還十分甘甜。
“這是我們園區最古老的一棵枸杞樹,是2017年從清水河流域移栽而來的。”杞鑫公司良種部代部長武永存告訴記者,古樹剛移栽來時,可沒這么“健壯”,公司實行專人專業養護,通過給其打吊瓶、施營養肥和有機肥,并對其枝條進行修剪,縮小樹冠,才有了今天這“俊美”的古樹。
枸杞渾身都是寶,為保護稀缺瀕危枸杞種質資源,2017年杞鑫公司開展了枸杞古樹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武永存介紹,公司有30年以上樹齡的枸杞樹1000余株、50年以上的100余株、100年以上的5株。
在中寧,有了“高精尖”科技的加持,枸杞變得年輕、時尚。
“這個枸杞噴霧很好用。”寧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建成了枸杞糖肽生產線,形成了以枸杞糖肽為主導的產品,還有枸杞籽油化妝品、枸杞酵素等系列產品。企業還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合作,圍繞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關鍵技術、枸杞提取物對干細胞及再生醫學的功效等方向開展研究。
“通過枸杞深加工的相關物質提取,以枸杞原料再延伸出終端產品,把枸杞‘吃干榨盡’,不產生廢料。”寧夏全通枸杞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逢春說,公司實現枸杞資源全方位開發利用,延伸了產業鏈,推動枸杞產業向高端方向發展。
全通公司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等科研院所、教學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立枸杞功能食品研發中心,創新研發枸杞精深加工產品,共同開展膳食補充劑、保健食品、營養食品的研究及開發,在特殊膳食領域取得眾多成果。
枸杞通常是紅色、黑色,但中寧縣杞鑫種業有限公司在收集保護種質資源的基礎上,選育出了“七彩枸杞”。
走進杞鑫公司枸杞園,記者看到,紅果、黑果、黃果、紫果、白果……將園區裝扮得姹紫嫣紅。
武永存向記者介紹:“紅枸杞的類胡蘿卜素含量高,肉質厚,味道甘甜;黑色枸杞最主要的營養成分是花青素,俗稱‘花青素之王’;黃色枸杞被譽為‘黃金果’,肉厚味甜,非常適合榨汁;白色枸杞全身晶瑩剔透,是枸杞中的稀有品種,觀賞性強;紫果枸杞果皮果肉均為紫色,果味濃香;粉色和棕色枸杞是公司新發現的品種,目前處于實驗觀察階段。”
目前,杞鑫公司已收集枸杞品種40余種,共有100余份種質資料,七彩枸杞就是在對這些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護時發現的。
新的銷售渠道也正在打通。在中寧枸杞交易中心的一間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一位25歲的創業者——安嘉豪。
安嘉豪大學讀的是數字媒體專業,上大學期間,他就聯合校友為多款枸杞產品進行品牌形象設計。畢業后,他組建了銷售枸杞的電商團隊,還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荒之語”。“我希望家鄉的味道能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安嘉豪說,他們的枸杞產品,很多是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的。
中寧縣縣長周永根向記者說:“對中寧枸杞古樹的搜集保護和對枸杞新品種的開發,是發展中寧枸杞觀光產業的最好創意,新產業正起步,前景廣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28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