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都市圈:畫出同心圓 “圈出”獲得感
日前,銀川都市圈城鄉東線供水工程進入最后的收官階段。東線供水工程青鎮泵站、金積水廠、金積泵站等項目完成主體建設,主管網成功下穿吳忠市利通區利紅公路和清水溝,打通了黃河水從金積水廠至吳忠市第四配水廠的最后一道阻隔。今年4月,銀川都市圈城鄉東線供水工程已實現部分通水,吳忠市利通區農村供水全部接入東線工程供水管網,7個鄉鎮的15.91萬群眾告別了苦咸水,喝上了黃河水。
銀川都市圈地域范圍包括銀川市全域,石嘴山市全域,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產業、人口集聚效應明顯,以全區27%的國土面積,承載了55%的人口,創造了76%的經濟總量,城鎮化率達到66%,特別是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烏海、鄂爾多斯,陜西榆林等周邊地區居民在銀川都市圈生活就業數量顯著增長,對周圍200公里半徑范圍地區呈現較強輻射作用。
銀川都市圈是自治區貫徹落實區域協調戰略的重要部署,其建設打破了行政區劃束縛、有效避免了城市同質化競爭、促進了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帶動周邊城市、鎮、鄉村協調發展,釋放了市場主體活力,構建起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格局。
都市圈建設加快,讓“圈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實現都市圈公交同城化,形成銀川至石嘴山、吳忠、寧東半小時經濟圈。銀中高鐵客運專線建成通車,京藏高速過境段改道工程建成投用,國道344線、青銅峽至永寧快速公路實現通車,穩步推進國道110線、沈陽東路、東線公路項目,開通靈武至吳忠都市圈公交,三市城區公交一卡通將全面實現互聯互通。銀川都市圈西線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180萬城鄉群眾喝上了甘甜的黃河水,開工建設東線供水項目,啟動中線供水前期工作,都市圈供水網初具模型。銀西河水系全線貫通,城市西部水系框架基本建成。銀川天然氣儲氣設施項目順利推進,穩定都市圈供氣基礎。都市圈電子政務互聯互通,自治區本級、市縣事項網上可辦率大幅提升。
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跨行政區域水質斷面交接機制,嚴格落實“河長制”,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進Ⅱ類出”。啟動實施“東熱西送”工程,都市圈范圍內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聯動效應持續釋放。銀川深化“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走在全國前列,首創互聯網醫院就診報銷新模式,獲批國家城市醫療聯合體試點,建設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和銀川市遠程診斷中心,實現醫療資源云管理,銀川市13家醫療機構、石嘴山市7家醫療機構、吳忠市8家醫療機構獲得自治區首批檢驗結果互認資格授牌,推動都市圈醫療資源共享及結果互認。同時,組建8個銀川都市圈教育協同發展合作體,北京師范大學銀川學校(初中部)面向都市圈招生。
當前,寧夏正處在由外延擴張向集約提質轉變的關鍵時期,集聚起城市群的各類要素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才能為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推動產城融合、城鄉互動、協調共生。從“圈”的融合到更加明晰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增長極,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必答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支持銀川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市,石嘴山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吳忠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市,固原建設生態文旅特色市,中衛建設大數據產業中心市,寧東建設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示范區,實現特色化、差異化、融合化發展,加快構建‘一主一帶一副’發展新格局。”這樣的美麗新寧夏值得期待和接續奮斗。(記者 徐佳敏 謝薇 張國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