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村:有了黃河水 移民生活美
南安村村貌。(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黨碩 攝
11月下旬,同心縣下馬關鎮南安村菌菇基地。
菌菇生產上個月結束了,眼下生產的是菌包,為鄰縣供貨。菌菇基地引進了菌包自動化生產設備,年產菌包600多萬包,除了自用還會外銷。
這些天,有30多名工人在南安村菌菇基地生產菌包,大多數是南安村人,他們上班騎車只花幾分鐘就到了。30多歲的村民馬霞干活利索,計件工資制讓她日賺百十來元,還不耽誤照顧家。
南安村菌菇基地是閩寧協作項目,擁有103棟菌棚,今年種有平菇、香菇、毛木耳等。這些菌菇大棚多數為福建菇農所有,剩下的16棟棚是南安村村集體的。今年,村集體賣菌菇收入25萬元,凈賺10萬元。
“技術和銷售都是福建菇農給咱們兜底?!蹦习泊妩h支部書記康伏虎這樣解釋村集體種菇“穩賺不賠”的原因。
今年,是福建菇農扎根南安村的第四年。他們的帶頭人曾仲明說,同心縣雖然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但在解決了水的問題后,是種菇的“寶地”,菌菇的品相和口感都超過了福建原產地,暢銷上海、四川等地。
得益于揚黃灌溉工程,南安村菌菇基地用的是黃河水。移民搬遷前,這里是一片旱灘。2009年,來自同心縣張家塬鄉、田老莊鄉的1000多戶山區群眾搬到南安村。黃河水已被先期引來,為這片土地創造了基本的生活生產條件。
十幾年來,黃河水持續潤澤著這個移民村,造福著這里的移民群眾。去年,南安村全面完成了旱廁改造,家家換上了抽水馬桶。
馬永明老人家安裝了抽水馬桶,用起來衛生又方便。
南安村“廁所革命”總共花了700多萬元,都是政府出資,沒讓鄉親們花一分錢。
在黨和政府的大力幫扶下,移民新村氣象越來越新:村內主干道路從3.5米拓寬到5.5米,道路進一步硬化了,兩旁的路燈換成了新的,街道外立面的彩繪也很鮮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近期,南安村又謀劃著一件大事:明年開春建設占地500畝的溫室大棚。
康伏虎說,溫室大棚項目還是政府出資,建成后反租倒包給群眾,讓他們用黃河水灌溉,種辣椒、西紅柿等蔬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堅實的產業支撐。(記者 杜曉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