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巷頭條丨寧夏:踏“云”而起 探尋“算力藍海”
一秒鐘在互聯網上可以干什么?
發送一條即時消息;點擊一個鏈接或打開一個網頁;打開一條短視頻;更新天氣預報或新聞等實時信息,這些都離不開算力。目前,算力已經像水、電一樣,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正以一種新的生產力形式,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為算力的物理承載,數據中心是儲存、加工、計算數據的“底座”,發揮暢通算力通道、釋放數據要素潛力的作用。
日前,記者驅車行駛在寧夏中衛市西云大道上,映入眼簾的是路兩側一座座現代化數據中心。中心內兩米多高的機柜整齊排列,幾百萬臺服務器正在高速運轉,它們為幾百家云計算及配套企業提供著海量數據儲存和計算業務。
工作人員在中衛市云計算基地機房進行巡檢。任浩攝
“中衛市地處我國陸地幾何中心,與全國90%以上地區光纖直連傳輸時延在8-12ms以內,是光纖網絡覆蓋全國最優路徑選擇點;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氣候干燥,適宜發展全自然風冷的數據中心;創新電力交易模式,提高新能源電力使用……”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馬振鈞說,如今談起“云”“云計算”“算力”,中衛已成為繞不開的城市。按照規劃,2023年年底,中衛市云計算基地安裝機柜數將達到10萬架。
"閩寧云"展示平臺。人民網記者 梁宏鑫攝
"閩寧云"是由"東數西算"工程孕育而生的成果之一。“閩寧云”如何連接兩福建寧夏省區的?中國聯通數科寧夏分公司綜合支撐部王曼麗介紹,該項目通過全光網傳輸底座,建設了福建至寧夏4X100GE大帶寬、低時延鏈路,實現數據中心端到端單向網絡時延可達20毫秒以下,實現福建省政務、工業、醫療、教育等行業數據直達中衛“閩寧云”。
“今年6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在銀川舉行,我們利用‘閩寧云’的優勢搭建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線上‘云展覽’平臺。這種模式我們還將復制到即將舉行的2023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大會上,屆時與會嘉賓可以通過手機實時了解會議情況。”王曼麗說。
“云”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全新生產力,是各行各業數字化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實現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支撐。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21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030億,同比增長約45%。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預計,在“新基建”政策影響和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拉動下,“十四五”期間我國云計算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近年來,寧夏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呈現出集聚式、規模化良好發展態勢。建成了西部最大的GPU智算基地,美團最大的云服務器部署基地,中國移動云‘西部節點’和亞馬遜在中國最大的云基地。電信‘黃河云’、移動‘蘇寧云’、聯通‘閩寧云’等一批云服務已經陸續建成,寧夏‘云品牌’正走向全國。寧夏還將發揮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優勢,抓好現有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到2025年,區域內標準機架總數達72萬架,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低于65%。”7月17日,在2023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信廳副廳長劉紅寧說。
航拍寧夏西云算力“云渲染”機房。 受訪者供圖
未來已至,“云”能做什么?“我們引進了先進的AI算法芯片,從去年開始我們公司開始轉型,利用‘云’優勢發展渲染算力業務。”寧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運維總監李濤介紹,“云渲染”還可以為建筑、媒體、醫療健康、教育、公共設施等多個行業提供高性能算力支撐,以往只能在用戶端通過高性能設備處理的工作任務,現在不僅能高效地完成,還能大大降低用戶的設備投入。
智慧政務、智慧環保、智慧農業、智慧消防、智慧教育……越來越多的民生工程正在接入“云”系統,也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算力高速發展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帶來重要意義的同時,也為人民生活智慧化、數字化、便捷化全面賦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