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巷會客廳丨李波:擦亮“楓橋”底色 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
2020年12月,中衛市沙坡頭區分局鎮羅派出所被命名為寧夏首批“塞上楓橋公安派出所”。2023年10月18日,該派出所入選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成為寧夏唯一入選派出所,并作為獲評單位代表,在近期召開的全國公安廳局長座談會上上臺領獎。
近年來,鎮羅派出所堅持黨建引領、緊貼轄區實際,始終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責定位,牢牢把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探索完善同現代社會治理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和勤務組織模式”目標任務,探索實施“一‘網’雙‘控’、三‘態’四‘法’”工作模式,扎實開展“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織密織牢基層治理工作網。
本期《人民巷會客廳》邀請到的嘉賓是寧夏中衛市公安局鎮羅派出所所長李波,他分享了這些年來在基層工作中積累的工作經驗以及為群眾辦實事的典型案例等。
李波(右)做客人民巷會客廳。人民網 梁宏鑫攝
主持人:請您先介紹一下自己,也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些年來讓您印象最深刻的為群眾辦實事的案例。
李 波:我是中衛市公安局鎮羅派出所所長李波,畢業于寧夏人民警察學校,2006年進入光榮的人民警察隊伍。從警17年來,我先后在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基層一線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群眾工作經驗。2020年10月,我任鎮羅派出所所長一職。這些年來,我與所內民輔警始終時刻將群眾的急難愁盼掛心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鎮羅鄉村治理中心,融合司法、民生、綜治等基層治理力量,為轄區群眾辦小事、幫小忙、破小案、解小憂,也得到了轄區群眾和組織的認可。
讓我記憶猶新的有這樣一個案例,2021年底,我們派出所社區民警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50多歲的老楊居無定所,靠著給轄區養殖、種植大戶打零工為生。當時我就考慮到,老楊有勞動能力時有人要他、有人管他,等他沒有勞動能力了誰要他?誰管他?于是,我和社區民警走訪了雇主和周圍群眾,僅得知老楊是十幾年前和一位云南人一起來到中衛。我們通過“全國救助尋親網”和“公安網”均無法查到老楊及家人信息。之后,我和鎮民生干部將老楊的情況反映給中衛市還有沙坡頭區兩級民政部門,最后將老楊送到了沙坡頭區一家養老院,由政府集中供養。今年3月份,我們到養老院看望了老楊,老楊見到我們后,激動地握著我的手。漂泊多年的老楊,在社區民警的關心和幫助下終于“老有所居、老有所養”。
李波做客人民巷會客廳。人民網 梁宏鑫攝
主持人:能被命名為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一定是在基層工作中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做法,請您跟我們分享一下?
李 波:近年來,鎮羅派出所緊密結合轄區社情、民情、警情,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鎮羅鎮鄉村治理中心,充分發揮公安、司法、綜治、民生等部門同址辦公、信息共享、工作聯動的優勢,探索實踐“一網雙控、三態四法”工作模式,著力打造依托“一個中心”、緊抓“兩個重點”、細抓“三個到位”、常抓“四項舉措”的“1234” 工作法品牌,牽頭開展矛盾糾紛化解、重點人員管控、護航經濟發展等工作。發現家庭、鄰里、土地、經濟等糾紛苗頭,同進村共入戶,在田間地頭、院內炕頭,拉家常、解理短,講情理法,找到矛盾的“癥結”,解開群眾的“心結”。今年以來,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率達98%,發案下降21.43%,確保了轄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2020年12月,鎮羅派出所被命名為全區首批“塞上楓橋公安派出所”;今年11月,被命名為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不僅是對我們日常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持續做好群眾工作的激勵。這份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委、政府傾力打造鎮羅鎮鄉村治理中心,為我們做好群眾工作搭建了平臺和渠道;得益于上級公安機關對基層基礎工作的謀劃和部署,為我們做好群眾工作明確了方向和路徑;得益于轄區群眾對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為我們做好群眾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主持人:是什么樣的動力讓您在基層崗位上一干就是這么多年,下一步還有什么工作計劃?
李 波:基層一線是與群眾聯系最緊密的基層治理單元,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橋梁紐帶。在每起矛盾糾紛的調解過程中,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化解。我經常遇到雙方當事人一開始氣沖沖來到派出所,經過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后,雙方握手言和、達成協議,臨走時的一聲謝謝、一張笑臉,我內心會油然而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也一直激勵著我,鼓舞著我,扎根基層、服務基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派出所將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樹牢為民觀念,在守護人民幸福和安寧上聚焦發力,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迭代升級“1234工作法”,擦亮“楓橋”底色,盡最大努力做到轄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持續提升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為平安寧夏建設貢獻沙坡頭公安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