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西吉縣里“示范”多,西海固今昔如“穿越”
(一)
火彥紅這幾年的工作,像他名字讀起來那樣紅火!作為西吉縣將臺堡鎮火集村黨支部書記,他2021年上任以來,帶著村民發展冷涼蔬菜,特別是把村民組織起來的“聯產單干”形式,實現了“效益雙收、旱澇保收、群眾增收”目標,這讓他和火集村屢屢“上頭條”。年終歲尾,筆者一行在火集村村部和村民開座談會,滾燙的話語暖心窩,喜人的故事一個個。
村民文富宏說,火書記是個“能人書記”,帶著村里十多個蔬菜經紀人,把火集菜賣到了銀川、蘭州和長沙,他上任那年發動群眾種了1500畝菜,今年要種2600畝,看到種菜的效益好,鄰近的東坡村、保林村跟著種了兩三千畝。他說:“不說別人,我就從10畝擴大到100畝,年收入二三十萬,從沒見過這么多錢!”
火集村種植西芹喜獲豐收(資料圖)
村民火百旺接過話頭——還是“聯產單干”好,種什么、怎么種,村里都統一意見給安排好了,地還在咱自己手里,一畝比四五百元流轉出去得多賺十倍,大家伙互幫互助,生產關系也好了,村里打麻將喝小酒扯閑話的人就少了。他說:“不管多現代的農業,咱農民不能光跟著看,得自己參與進來干。”
38歲的謝海江主動發言。他之前在上海打工安裝機電設備,一天賺兩三百元,但老人照顧不上,孩子留守在家。村里有了發展機會,他回老家跟著學種菜、賣菜,在銀川租了一百多畝地,高峰期一天賣十多噸菜,自己收入不用說了,還能幫別人增收。像謝海江這樣回村的青壯年,火集村有十來個。蔬菜產業能讓婦女在家門口打工,“頭上戴礦燈,屁股綁板凳”,白天黑夜爭分奪秒掙錢。
時值隆冬,站在火集村460畝高標準農田的臺地上,450座日光大棚的鋼筋骨架閃著銀光,眼前不是一片枯黃,是從亙古黃土里泛出生機的綠,是火一樣的紅!
(二)
是的,腳下的土地變了。
曾幾何時,這里“山像和尚頭,溝大無水流;十年有九旱,鳥獸都發愁”,這里是“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而在西海固地區,西吉縣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寧夏唯一的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直到2020年11月,西吉縣才脫貧出列,邁入鄉村振興新階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懂了西吉就讀懂了寧夏,就讀懂了感天動地的“山海情”,這也是我們來西吉“新春走基層”的原因。我們想知道:寧夏曾經最困難的地方如今怎么樣了?我們在追問:底子薄、挑戰多的地方,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怎么走?
到西吉匆匆吃過晚飯,我們就被固原市委副書記、西吉縣委書記白學貴請到辦公室“敞開聊”。白書記很健談,因為工作都裝在他腦子里。白學貴開門見山:西吉是農業大縣,要想富民強縣,必須在“四要”上狠下功夫。哪“四要”?要想富先修路,要增產抓農田,要效益興水利,要跨越強工業。
好個“四要”,打基礎利長遠的政績“含潛量”高。干的怎么樣?且看縣人民政府2024年1月4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含金量”。新修高標準農田25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0余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近5萬畝;改擴建農村公路13條99公里,改造提升199條1269公里,創建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行走西吉城鄉,新修的柏油路、水泥路不時映入眼簾。西吉還成功創建了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隨著固海擴灌工程實施,今年西吉人準能喝上黃河水!
西吉縣張家嘴水庫一角(資料圖)
“四要”是西吉高質量發展的精髓,是執政為民的情懷,更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山鄉巨變!在龍王壩村和馬營村交界的龍馬梯田,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地寬了路寬了半掛車開進來了;通過引水上山、低水高用,一萬兩千畝田地從300元一畝流轉沒人要,到畝均收入3000多元。“讓土地不撂荒,勞動力也不‘撂荒’”,吉強鎮黨委書記李學智在壯闊的龍馬梯田里說:“這樣連片的基地,鎮里有7個。”
聽罷我們不禁給西吉建言:這么多之前沒怎么開發,沒打過農藥沒上過化肥的“處女地”,可以申請有機認證,后發優勢也是一筆綠色財富……
龍馬梯田(資料圖)
(三)
千變萬變,最重要的是人的改變,最深刻的是思想精神之變。
西吉是誰?西吉是“中國馬鈴薯之鄉”和“中國西芹之鄉”,還是寧夏肉牛養殖大縣,甚至是我國知名的“文學之鄉”。但別忘了,西吉是紅軍長征勝利會師地,也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出發地”。這片紅色的土地、勝利的土地,一旦擺脫貧困、自立自強,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將煥發出磅礴的力量。
西吉新修建的國道G566縣城過境段(資料圖)
請看近年來西吉的一串榮譽,可謂“示范”良多——創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和自治區衛生縣城、自治區園林城市,中國科協科普服務鄉村振興觀摩交流活動在龍王壩舉行,火石寨沙崗村被確定為全國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
拼搏奮斗,榮譽加身,西吉人頭腦清醒。目前有哪些困難挑戰?在建設農業強縣上,就有較多制約:區位劣勢和交通不便短板依然存在;主導產業受市場波動和干旱的威脅客觀存在,有肥無水望天哭是農民最大的無奈。群眾有“種養靠補貼、發展等扶持”的心理,內生動力與鄉村振興上還有差距。
再拿和群眾增收密切相關的肉牛產業來說,雖然全縣肉牛年飼養量近55萬頭,占寧夏四分之一,但目前對外銷售大部分以活牛和生鮮肉為主,牛肉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少,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優質不優價。白學貴擔憂地說:“肉牛養殖資金投入大、周期長,養殖戶貸款多,萬一銀行抽貸斷貸,怕這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產業幾年緩不過來。”
西吉縣馬蓮鄉后莊村標準化肉牛養殖園
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是擼起袖子加油干,要大膽解放思想,顛覆性地轉變傳統經營觀念。白學貴說,現在我們正在從“賣肉牛”向“賣牛肉”轉變,下一步我們還要從“以噸為單位”賣牛肉向“以克為單位”賣牛肉轉變,在精細分割、精致包裝、品牌宣傳上花心思用真功。“欠發達地區最需要改變‘我們一直就這樣’不去適應市場的老毛病,突破寧可吃虧怕麻煩、獲得小利潤就自我滿足等舊習慣”,白學貴說。
近期的兩件事引起采訪組關注,一是“西吉好東西”亮相新百聯超,牛肉、馬鈴薯、粉條、胡麻油、罐罐茶、芹菜汁等多種“西吉好東西”集體“出圈”;二是四場特別的座談會在北京、上海、福建和銀川召開,主角都是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西吉縣有關領導在座談會上通報:全縣11項主要經濟指標,2021年7項在固原市墊底;但到2022年、2023連續兩年有7項位居寧夏前十!
走出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歷史的旋律在胸中回蕩。一路行走一路采訪,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腹地,已然是吉祥如意的“西部福地”。百年歷程如同穿越,西吉這朵“花兒”是多美的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