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寧夏丨黃河邊上的非遺傳承
選土、踩泥、拉坯、堆塑……這是寧夏古陶瓷的燒制手法。
在寧夏賀蘭縣文創基地內,6個非遺工作室各自展現著不同的朝氣和活力。李五奎的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彩陶上繪著傳統吉祥圖案,黑陶上印著賀蘭山巖畫圖案。李五奎的陶瓷制作技藝來源于傳統的家傳手藝,到他這兒已經傳了4代。通過采集黃河泥,經過礦物質調配,配制出各種性質不同的泥料。
李五奎在陶瓷產品上創作。人民網 李甜甜攝
西夏黑白瓷的燒制技法是李五奎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走訪后于2016年全面復燒成型的獨創技藝。包括西夏瓷材料的配制,一切泥料的加工程序到造型、剔刻等手法以及西夏瓷釉料的調配和燒制技法。他的作品上大多都展示了巖畫的相關內容,此外的其他作品,元素也都來源于寧夏本土文化。
“我還收了幾十個寧夏各高校的學生,現在已經有人去景德鎮開店了?!崩钗蹇f,他把這門手藝也傳給了女兒,女兒在山東做茶具生意,也會經常請他給私人訂制的顧客們制作陶瓷制品。
在李五奎工作室的旁邊,是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退休教師王永紅的工作室。一把黃河邊的泥巴在手,黃河邊村莊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在王永紅腦海里浮現。
這組叫“看大戲”,這組叫“懶漢相親”……王永紅的作品飽含著她對兒時記憶的追溯和對黃河邊村里故事的濃濃情感。
王永紅介紹,黃河泥塑是利用黃河河底淤泥制作,表現黃河兩岸老百姓的生活場景及民風民俗。通過藝人純手工制作成型后陰干,入窯燒制800℃一1000℃成陶可永久保存,文創產品雖采用模制與分塑相結合,縮短了生產時間節約了人工成本可量產,但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王永紅黃河泥塑作品。人民網 李甜甜攝
“喜歡泥塑的游客很多,做出來的產品基本都能銷售出去。”王永紅說,現已開發以黃河泥塑品牌的旅游產品40多個種類,成為寧夏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
賀蘭縣文聯副主席崔娟介紹,賀蘭文創基地的建設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集創作、展覽、培訓、交流和文創產業孵化的平臺。如今,賀蘭文創基地已發展成為集民族團結進步、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研學以及區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建、團建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產學研基地。(李甜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