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破解水困“滴水成金”

2024年08月22日10:4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初秋的固原市原州區,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田地一塊連著一塊,美如畫卷。在作物的枝葉下,一場關于水資源的革命悄然上演,從漫灌到噴灌、滴灌再到智灌,不僅打破了農業產業發展瓶頸,更為這片土地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節水技術迭代,灌溉方式更新,這里的每一滴水都被賦予新的價值,“滴水成金”的夢想照進現實。

牛兒用上“飲水機”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中河鄉中河村的益農育肥牛養殖示范基地,這里的肉牛也開始新一天的生活。它們圍聚在智能飲水槽旁,大口喝水。

“智能飲水槽通過即時感應自動補水,精準控制水位,無論牛兒怎么喝,水位始終不變。”基地負責人蘭文明說。

蘭文明算了一筆賬,安裝14臺智能飲水槽,一年可節約人工和水費五六萬元,相當于多養了十幾頭牛。

“不僅節水,牛兒還能喝上恒溫水,減少疾病發生,提高了養殖效益。”蘭文明的基地肉牛飼養量700頭,存欄量440多頭,水務部門按照每頭牛每天50公斤水核定用水上限。

“之前一頭牛一天要用70公斤水,超過上限的部分要到用水權市場買。”蘭文明說,使用智能飲水槽后,核定的用水指標不僅用不完還有結余。

原來由人工給牛飲水,耗時耗力,且浪費嚴重。現在,引進智能飲水槽,用水權改革“誰節約、誰受益”的理念,在這里得到生動體現。

2021年,原州區對農業、工業、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用水確權,根據種植面積、生產規模、養殖數量等為村組、企業、種植養殖大戶頒發用水權證,總共確權生產用水量9224萬立方米。

“通過用水權改革,倒逼用水戶節約用水,從而實現節水增效。”原州區水務局高級工程師殷宏杰說。

節水灌溉“三級跳”

原州區水資源匱乏,自治區分配1.29億噸,每年取水量8000多萬噸,就達到取水上限。面對農業和工業用水的矛盾,如何從有限的水資源中尋求最大效益?原州區的答案是:節水技術。

“大水漫灌畝均用水量400噸以上,導致農業灌溉用水緊張。”原州區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炳奇說。2011年,原州區推行噴灌節水技術,彭堡鎮吳磨村種植大戶王彥輝和父親王升是這場變革的先行者和受益者。

“每畝投資2800多元,安裝噴灌設施。”王彥輝說,這一改變,不僅畝均節水100多噸,還讓蔬菜畝產量提高20%至30%。

“以產量最低的西藍花,畝產1000公斤,產值2000多元;產量最高的芹菜,畝產達到1萬公斤,產值3000多元。”噴灌效應顯現,王彥輝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大增。2019年,他種植冷涼蔬菜2600畝,噴灌設施投資累計超千萬元。

就在當年,原州區全面推廣更加節水的滴灌技術。

“噴灌的效益大家有目共睹,滴灌技術屬于新生事物,是否有效大家心存疑慮。”盡管如此,王彥輝還是決定試一試。結果,滴灌技術的效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使用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水和肥料直接輸送到蔬菜根部,蔬菜畝均產量達到5200公斤,產值在6000元至1萬元之間。”王彥輝一算賬,滴灌技術的推廣,畝均設備投入下降至1400多元,灌溉用水從一次畝均80噸下降至40多噸,不僅降低了灌溉設備投入,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嘗到滴灌的甜頭后,王彥輝在基地應用滴灌技術,一次灌溉2600畝地用水量從20多萬噸水降至10萬噸,畝均多收入2000元,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2020年,原州區全部應用滴灌技術后,水澆地核定的用水指標為每畝每年216噸,這意味著原州區農業灌溉技術從大水漫灌到噴灌再到滴灌,實現“三級跳”的歷史性變革。

“采用噴灌技術節水30%至40%,采用滴灌技術節水50%至6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4提高到0.7以上,有效降低了用水成本,減少了灌溉農戶經濟負擔。”殷宏杰說。

“原州區29萬畝農田實現高效節水灌溉,每年累計節省水費700多萬元,節水2000多萬噸,利用節約下來的水量可擴增灌溉面積10萬畝。”殷宏杰說,節水技術讓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效用。

“滴水成金”農業豐

“3000畝網紋瓜全部成熟上市,成品瓜畝產2000公斤至2500公斤。”在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萬畝瓜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曹輝指導務工人員采摘包裝。在基地從事播種、管理、采摘等務工人員有600多人,均為周邊村民。

“與北京、浙江、福建等地商超簽訂合作協議,進行訂單種植,年支付人工工資1000多萬元。”曹輝說,這都是實施高效節水農業的好處。

其實,早在實施高效節水農業項目之前,楊郎村有7000多畝耕地,除了庫灌和井灌2000畝外,5000畝地是旱地。2016年,楊郎村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將旱地改造為水澆地。

2021年,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建成投運,年可向原州區供黃河水4000萬噸,為清水河流域5個鄉鎮27萬畝川臺地提供灌溉用水,曾經飽受水資源匱乏之苦的土地,在黃河水的滋潤下煥發生機。

楊郎村依靠黃河水,借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打造萬畝瓜菜種植基地,引進南方作物品種,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全村種植蔬菜6000畝,通過復種超過萬畝,畝均產值5000元以上,做到了春提前、秋延后,增加了土地產值。”曹輝說。

今年,原州區依托黃河水灌溉的便利條件,實施3個高效節水農業項目,涉及5個鄉鎮43個行政村,面積11.5萬畝。“項目是在滴灌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節水灌溉技術創新力度,應用推廣‘滴灌+智控’技術。”原州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馮曉明介紹。

“采用數字智控技術,根據土地墑情監測數據和作物生長周期進行輪灌,讓灌溉更加精準高效。”自動化技術員劉志強在黃鐸堡鎮鐵溝村地頭用手機演示,水過濾后進入水肥一體機、出水閥,自動輸入田間地頭。

“智慧灌溉,通過高標準農田首部自動化監控系統、田間管理自動化,相當于給灌溉裝上了智慧大腦,灌溉多少水,每一個系統都有流量器進行監測,定時定量配水,每畝地用水量降至140噸。”劉志強介紹。

通過滴灌技術與數字智控技術相結合,讓每一滴水都被精確管理,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今年,原州區瓜菜總產量突破100萬噸。9家龍頭企業和77家合作社,與1.8萬戶農戶結成利益聯結共同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記者 剡文鑫)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