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機開進葡萄地
8月4日一大早,永寧縣玉泉營釀酒葡萄試驗基地在機械的轟鳴聲中進入“忙碌模式”。一輛輛大小不一的葡萄農機裝備穿梭田間,為長勢良好的葡萄藤蔓噴灑藥劑。伴著農機緩緩駛過,細霧般的藥劑噴灑而出,作業高效完成。
“有了這些智能化農機,釀酒葡萄種植效率將會大大提高,為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裝備支撐。”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楊術明說。
目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55萬畝,賀蘭山東麓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的重要產區。為了配合特殊氣候特性,在寧夏的葡萄種植管理中,冬季要對葡萄藤進行修剪并用土壓埋,幫助葡萄藤順利度過嚴冬;春季再進行清土展藤、上架、綁扎。
“以挖藤作業為例,目前,各個種植基地普遍采用傳統刮板式挖藤機,這種設備清土率低,遺留的大量覆土需要人工清除。此外,埋藤作業主要使用犁耕式埋藤機來完成,存在埋藤土塊大、碎土率低,密封性差的問題,無法完全滿足葡萄埋土越冬的農藝要求。”楊術明介紹,寧夏釀酒葡萄從冬季埋藤防寒到春季挖藤作業有13個主要生產環節,其中,埋藤和挖藤作業機械化水平低,但用工占比達16%以上,增加了生產成本。
作業環節多、種植成本高、用工量大、農藥利用率低以及農藝農機融合和智慧化生產管理水平落后等問題,成為釀酒葡萄產業提質增效的掣肘,進而影響著葡萄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018年以來,在自治區科技廳支持下,寧夏大學聯合江蘇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寧夏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寧夏智源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等共同實施了“寧夏釀酒葡萄智能化農機裝備研發與應用”項目,針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模式,聚焦埋藤、挖藤及植保作業存在主要問題,綜合應用激光對靶、靜電噴霧、變量作業及機電液氣一體化等技術,進行埋挖藤和植保機械裝備的集成創新,為寧夏釀酒葡萄智能化植保、高效埋起藤提供裝備支撐。
“借著東西部科技合作的‘東風’,我們集合優勢力量對農藥噴灑技術、挖藤機智能化和埋藤作業技術進行攻關,取得了部分成果。”楊術明介紹,項目研制的自走式智能對靶超低量靜電噴霧機與本行業知名公司的同類產品相比,其噴霧系統配套功率約減少1/3;大型自走式跨行變量對靶靜電噴霧機實現了3行葡萄樹的同時噴霧作業,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顯著減少了農藥噴施成本和面源污染。針對埋藤作業質量低的問題,采取犁旋結合埋藤技術,碎土率接近90%,高于相應地方標準規定20%。針對挖藤作業機械化水平低的問題,項目制定了刮旋、刮刷及氣吹結合清土等技術方案,完成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挖藤機的研制,清土率超過80%,高于相應標準規定30%,可使挖藤作業成本降低一半。7月31日,該項目正式通過了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現場驗收。
亮眼的成績背后,是無數次的堅持和爭分奪秒的實踐。
“試驗環節尤其緊張,由于作業受季節影響大,埋藤在每年11月下旬,挖藤則是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每項試驗留給我們實踐的時間僅半個多月,機會一旦錯過,就只能再等一年。”楊術明介紹,栽培模式不統一,種植區域立地條件各異等因素導致的非結構化工作環境,都考驗著項目推進的速度。然而更棘手的問題在于,國內挖藤機等設備沒有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這意味著項目的研發沒有經驗和標準可借鑒參考。
在設備研制和大量試驗的基礎上,同時制定產品標準、鑒定大綱和使用規范,成為項目組成員的新任務。通過3年多的攻關,項目團隊結合寧夏釀酒葡萄種植模式,圍繞釀酒葡萄園埋藤、挖藤和植保等關鍵環節,集成激光對靶、靜電噴霧、變量作業及機電液氣一體化等技術,成功開發出埋挖藤和植保機械裝備3類11種產品,其中葡萄埋藤機4種、挖藤機5種、精準作業植保機2種,通過新產品鑒定和第三方性能檢測5項。申請專利16項,制訂企業標準、團體標準、鑒定大綱和作業規程6項,為寧夏釀酒葡萄高效埋起藤和智能化植保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