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縣:養殖戶點單 牛群吃外賣
“自打村里建成飼草配送中心后,再也不用為貯草犯愁了。需要草,打一個電話就有人送上門來。”彭陽縣新集鄉張灣村養殖戶張治會從事養殖10多年,從兩三頭牛養起到現在養牛30多頭,從貯草到“點單”買草,實現養殖規模和技術的華麗轉身。
“村里點單叫外賣,不是給人,而是給牛。”張治會笑呵呵地說。他家臨公路而居,去年翻建牛棚,用于擴大養殖規模,家里僅有的空地被占用,再沒有多余的地方修建青貯池。
“發家致富靠養牛,養牛靠飼料,沒有青貯池,也不敢多養牛。”就在張治會為草料犯愁時,村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投資建成飼草配送中心。飼草配送中心距張治會家數百米,場地上堆滿了打包好的青貯玉米、麥草秸稈,他隨用隨打電話要。
“配送中心利用集體300畝土地種植玉米,又購置收割機、打包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除了幫村民收割玉米、貯存草料外,還經常到外地進購干草、苜蓿等飼草。”張灣村黨支部書記馬存虎介紹,配送中心集收購、貯存、銷售為一體,支持群眾擴大產業規模。
新集鄉是一個草畜大鄉,以養牛和種草為主。“2018年之前,全鄉牛存欄量3.3萬頭,以家庭為單位,傳統飼養為主。”新集鄉黨委書記余長會在走訪中發現,雖然牛的數量多了,但農戶養牛的經濟效益偏低。
“尤其喂養牛的草料依靠地膜玉米,全鄉種植面積5萬畝,草料不足以支持肉牛產業發展。”面對種植業結構相對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低的短板,新集鄉調整產業結構,對養殖業擴量提質增效,指導農戶引進安格斯、西門塔爾肉牛等優質品種,協調銀行實施“整村授信”,增加貸款額度,支持農戶擴大飼養量,改變傳統低效養殖方式。
同時,利用撂荒地推廣優質草料種植,邀請畜牧專家,在飼草調制、品種改良以及優質牧草種植、繁育等方面,加大培訓力度,幫助群眾掌握科學喂養技術和種植技術,推動草畜產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通過采取一系列產業發展“組合拳”,新集鄉優質肉牛存欄量達到6萬多頭,常住戶戶均養牛從幾年前的4頭增加到現在的8頭,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8萬元。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牛多草少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按照4畝草料喂養一頭牛計算,6萬頭牛需要24萬畝草料,但全鄉共有耕地14萬畝。”余長會算了一筆賬后,決定從草料集中配送入手,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在現有養殖規模的基礎上,結合耕地實際,發揮養殖園區、農民養殖合作社、規模養殖場和家庭牧場示范作用,改翻建新型標準化雙面養殖暖棚,新建上馬洼、張灣、太寺、姚河4個飼草配送中心。“有了配送中心,村民不用修建青貯池,也不用貯存草料,可放心大膽擴大養殖規模。”馬存虎說,配送中心每年貯存周轉草料1500多噸,確保全村養牛用料。
“自己發酵草料成本高,讓飼草配送中心送,一噸草能節省40多元,一頭牛一年能節省400多元。老百姓過日子算細賬,節省下來的,也就是掙的。”新集鄉上馬洼村張生剛笑著說,他飼養肉牛43頭,除了自己發酵的200噸草料外,每年還要從配送中心“點單”購買200多噸草料。
今年,彭陽縣堅持“優質+高端”路線,引進飼養西門塔爾、安格斯等優質肉牛22萬頭,種植優質牧草65萬畝,并通過“北草南用”的布局,在各鄉鎮和養殖示范村建設飼料配送中心,打通社會服務環節,推進優質草料集中收集、科學配方、統一配送的多元化供應,實現好地種好草、好草喂好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