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高質量推行先行區建設丨寧夏同心縣:聚力開新局 同心譜新篇

趙茉鈺
2021年08月25日18:50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俯瞰寧夏同心縣。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心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堅定信心抓發展,奮勇擔當搶先機,全縣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人民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今年以來,我們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多措并舉讓鄉村振興全面鋪開、生態環境更加宜居、城鄉建設提檔升級、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吳忠市委副書記、同心縣委書記王偉說。

上半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億元,同比增長1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5億元,同比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28.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793元,同比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3元,同比增長16.9%。

同心縣羊絨產業工業園。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多措并舉育產業 厚植高質量發展基礎

在同心縣羊絨工業園區,坐落著一座現代化羊絨紡紗公司——寧夏帕羅羊絨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占地129畝,每年能生產3000噸羊絨混紡紗。

同心縣是全國羊絨重要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之一,全縣從業人員達1.2萬余人,原絨始終保持著近6000噸的交易規模,約占全國產絨量的二分之一,占世界產絨量的三分之一,年均產值近30億元,是寧夏羊絨產業核心區。

“羊絨如果僅‘過過手’,利潤只有2%至3%,然而羊絨分梳的利潤有10%至20%,羊絨紡紗的利潤有20%至30%。”寧夏帕羅羊絨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曉勇表示,要改變處于羊絨產業鏈低端的狀況,只有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利潤才會遞增。

寧夏帕羅羊絨制品由浙江帕羅和同心本地企業聯合投資3.5億元成立,引進意大利紡紗生產線,打造年產3000噸羊絨混紡紗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工業總產值10億元,實現年利潤9750萬元,年上繳稅金2400萬元。解決300余人就業問題,帶來工資收入900余萬元。

“我們始終把培育產業作為增收核心,持續延鏈、補鏈、強鏈,‘8+1’產業格局效益顯現。”王偉表示,今年以來,同心縣堅決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建設清潔能源示范園,引進風光電企業3家,新增裝機容量30萬千瓦,上能電氣10GW逆變器生產線正式投產,英利(中國)2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加快建設,帕羅羊絨混紡紗項目高位推進,羊絨園區擴容提質,“一園三區”產業集聚優勢正在形成。

碧水藍天清水河。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凝心聚力抓項目 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今年,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中衛至同心段全線貫通,歷史性地解決了同心縣吃水難、用水愁問題,為該縣城鄉飲水、產業用水、養殖業用水,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過去因為自來水壓力不足經常出現斷水、停水,現在根本不用擔心這些事,生活方便很多。”居住在同心縣新區家園的田沛軍說。

據同心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楊春燕介紹,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中衛至同心段全線貫通,可實現“優水優用、優質優供”和區域工農業生產均衡發展,構建“北引揚黃水、南調涇河水、用好當地水”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實現縣城及中西部鄉村生活用水專線專供,為實施百萬移民致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提升等“四大提升行動”提供堅實保障。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同心縣持續加大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全面落實重點項目“四個一”等工作機制,全縣122個重點項目開工108個,開工率88.52%。全力推動重點項目落實落地,銀昆高速建設快速推進,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如期貫通,有效緩解7個鄉鎮26.9萬人的城鄉供水、產業發展用水問題,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引擎倍增升級。

昔日荒山披綠裝。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統籌推進保生態 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

同心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落實推行河長制的決策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水生態環境初步顯現。

“以前我們這個地方是一道高洼不平的河溝,現在我們同心的河湖治理特別好,河里有了魚,也有很多鳥類。”馬國江是同心縣豫海湖的一名巡護員,自2018年加入河湖巡護隊伍后,每天不定時巡查。

隨著河湖治理工作的推進,水環境的持續改善,豫海湖兩岸綠植繁茂,碧波蕩漾,不時有市民在這里休閑拍照。站在觀光橋邊,陽光柔和,水光瀲滟,野鴨等各種水鳥在水中愜意遨游,一片生態宜居美景。

馬曉娟也對家鄉生態環境的變好感到驚喜:“我離家多年了,這次回來發現清水河的河水更干凈了,魚和野鴨也變多了,周邊環境非常怡人,讓人流連忘返。”

同心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一河一山”為生態坐標,扎實推進清水河流域“1+16+4”綜合治理、環羅山東麓生態治理、生態移民遷出區恢復治理,新增營造林8.6萬畝、生態修復退化草原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1.2%,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65%。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堅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昔日荒山披綠裝,縣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責編:趙茉鈺、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