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區:只將青眼對青山
國慶假期,連續降雨滋潤了固原大地,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
原州區河川鄉寨洼村村民包維秀和同伴來到家附近的牡丹山莊種植基地,趁著土壤墑情好栽種樹苗。“在基地務工,一年能掙3萬多元,比單純種地強多了。”包維秀開心地說。
包維秀幾個子女均已成家立業,家里只剩下她和丈夫兩人。隨著年齡增長,包維秀感覺種地有些力不從心,便將耕地及確權后的山林地流轉給山莊,騰出身來到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補貼家用。
牡丹山莊經理林其進說。牡丹山莊作為原州區山林權改革的示范點,流轉寨洼、上臺、康溝3個村集體土地1.5萬畝,其中退耕地8000多畝,畝均流轉費65元左右。
拿到土地經營權后,牡丹山莊采取“龍頭企業+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打造集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和木本油料基地。
“現已種植油牡丹、元寶楓、文冠果等木本油料植物1.2萬畝,帶動當地及周邊500戶農民參與油用牡丹種植,有效增加了農戶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
山林權改革啟動以來,原州區以“強化土地權促鄉村振興、推進山林權促農民致富”為落腳點,以“放開放活、增值增效、植綠增綠”為核心,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林地經營權、保障林業收益權,積極推進山林權改革。
“枕頭、坐墊全部用當地的山桃核純手工制作,物美價廉�!�
走進原州區黃鐸堡鎮南城村9組楊佳家時,她正與網友互動,直播銷售桃核手工藝品。楊佳家所在自然組與須彌山景區相鄰,站在大門口,抬頭就能看到須彌山景區。
2000年,原州區對須彌山景區周邊坡地進行大規模退耕還林,種植以山桃為主經濟林近4萬畝,涉及南城村等6個行政村、1200多戶村民。
經過多年精心管護,昔日的山桃苗已長大成林,漫山遍野的山桃樹,形成與須彌山景區相得益彰的桃花島、桃花臺、桃花谷、桃花源、桃花洞等獨特景觀,還潛移默化改變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方式。
“特別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我們村組依托旅游產業,激活了以傳統手工制品為主的產業轉型之路。”南城村9組組長高建忠說,全組40多戶中有70%農戶從事山桃核加工,戶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楊佳通過線上銷售,把老家的桃核工藝品賣到全國各地,一年收入20多萬元。南城村依托山林資源和旅游資源,發展鄉村美食、開辦農家樂、制作手工藝品,帶動各類生產要素向林業聚集。
目前,原州區已完成生態移民遷出區基本農田、一般耕地、林地等劃界工作,完成國有林地確權32萬畝。并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加大林木新品種引進,成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盤活山林資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