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提升行動丨寧夏同心縣:緊盯產業抓實發展
人民網銀川11月14日電 今年以來,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通過實施“特色產業、就業創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自發移民”六大專項提升工程,推動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各項措施落實落地。
航拍同心縣。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始建起于一片荒灘之上,當時有1379戶6310人搬遷至此。自“四大提升行動”、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同德村堅持項目引領,不斷夯實基礎設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全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枸杞采摘。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老家時,我每天就是做家務、帶孩子,家中的開支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現在我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事業。”村民羅蘭說。今年,她家還用存款新建了3間新房。
同德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出了一條以枸杞種植、勞務輸出、牛羊養殖為主的長效產業扶貧模式。到2020年10月底,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1.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00元,比2019年增加700元,人均收入超過國家規定的4100元標準5500元。同時,推行出戶入園養殖發展模式,利用空余荒地建設集中養殖圈棚,化“散養”為“集中”,幫助養殖戶發展致富的同時,極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環境,真正實現人蓄分離。
蘆筍產業成為移民村群眾增收致富新產業。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些年來,家里越來越好,孩子也很爭氣,相比老家來說,同德村在交通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都很方便,現在住在這里很幸福。”2014年從同心縣王團鎮移民到同德村的村民馬德成開心的說。
產業在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沒落下。同德村聚焦“二不愁三保障”,通過完善地下排水管網建設,建成污水處理站1座、垃圾中轉站1座,清理了“十亂三堆”和陳年垃圾,在綠化帶種植各類樹木24000多株,村容村貌有了大幅提升。
同心縣風電。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抓好教育提質,全村現有小學1所,目前有教職工23人,在校就讀學生557名,無輟學學生。全村適齡兒童全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并落實健康措施,配套完善了120平米村級衛生室,配備村醫1名,衛生員3名,可對村民進行初步診療和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檔立卡脫貧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慢性病簽約服務達到100%。2020年大病救助45人,慢性病及其他救助568人,大病患者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5%以上。
此外,同心縣始終圍繞“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加大27個移民村后續扶持,引導各村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用好用活30個幫扶車間,發展農產品加工、紡織業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搬遷群眾全面實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周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