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成績單”里的發展動能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2021年經濟年報已行至落筆處。
2021年,是一個充滿風險與挑戰的年份。尤其進入下半年,能源供需矛盾加劇,新冠肺炎疫情掀起“回頭浪”。
2021年,是一個收獲滿滿的年份。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九個重點產業”集群集約集聚發展,堅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從前11個月經濟運行數據來看,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全區經濟牢牢守住一個“穩”字,不斷向著“好”的目標努力,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作為社會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電力需求的變化最為直觀——1月至9月,全區平均負荷同比增長16%,最大負荷1451萬千瓦——充分顯示2021年寧夏經濟恢復態勢不斷向好。
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前進,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鏗鏘有力。
■ 一份通報表揚凸顯的“新臺階”
吳忠市紅寺堡區寧湘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內,9000平方米的10#廠房已具雛形。建成后,它將成為配套儲能電池PACK生產線的專屬廠房。
自10月15日舉行簽約開工儀式,寧湘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便開啟“倍速開工”模式。目前園區招商工作已全面啟動,6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一批儲能、風機、光伏組件及太陽能制氫等企業計劃入園。
“在寧夏發展,我們有充分信心。”12月5日,湘投新能源(寧夏)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舉林對記者說。
寧湘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是“寧電入湘”工程三大建設任務“一線、一園、一基地”中的“一園”。按照規劃,建成后將成為配套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包含“風電裝備”“氫能裝備”“光伏組件及儲能裝備”三大工業組團。園區總投資超12億元,建成投產后產值超50億元,可帶動解決當地就業2000人以上。
“原先我們只是打算把湖南的制造企業引過來,現在調整思路,計劃集中將一批有技術積累、行業經驗的國內頭部企業引進園區。”周舉林表示,國家專門出臺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政策,寧夏新能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對企業而言,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國內一家生產高效光伏組件及儲能裝備的龍頭企業已計劃于年底前簽署入園協議,總投資15.8億元。
1月至11月,制造業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4.0%提高到64.3%,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產業版圖上,清潔能源、葡萄酒、枸杞等“九個重點產業”爭相吐艷——
8月,600多位中外嘉賓共商中阿能源合作大計。華潤集團、中國中車、上海電氣、明陽智慧能源、天津中環等大型企業相繼與相關方簽署能源領域合作協議,總投資近千億元。論壇期間,隆基氫能副總經理王英歌專程前往寧夏寶豐集團溝通相關合作事宜,期待在設備和技術方面加深合作,在寧夏共同打造一個綠色能源的樣板;
第四屆枸杞博覽會上,寧夏枸杞企業與74家采購商達成采購意向,簽約資金達12.48億元,發布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線上和線下形成寧夏枸杞新熱度;
葡萄酒產業歷經30余年沉淀,進入國家戰略,成為中國葡萄酒的“代言人”,向著千億級產業目標挺進……
2021年,是一個充分使用與發揮政策的年份。“今年出臺的政策是前兩年的總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文章合為時而著。“1+N+X”的規劃政策體系為發展蓄能蓄勢。圍繞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緊盯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一批改革舉措及時、精準發力。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紅綠燈”“指揮棒”作用,引導、推動各地各部門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全區各地深入開展“擴大有效投資年”行動,大抓項目、抓大項目。1月至11月全區1133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1085億元,投資完成率92%。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林草局、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分別牽頭開展的以“九個重點產業”為載體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經驗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 一降再降背后的“綠色追求”
能耗強度同比下降1.9%,退出一級預警地區。
這是今年1月至11月,寧夏交出的一份特殊的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受主要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區能耗強度同比增長5.7%,五市和寧東基地除銀川市、固原市外,其余地區全部是一級預警,節能形勢一度異常嚴峻。
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能源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堅定不移地踩住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剎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作出寧夏貢獻。
各級部門和地區迅速行動。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系統謀劃、綜合施策,提請自治區印發了《寧夏能耗雙控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出臺《寧夏能耗雙控產業調整指導目錄》,通過預警督導、約談“雙控”形勢嚴峻地區及重點企業、開展超計劃用能企業實施錯峰生產等措施,層層壓實工作責任,以五項硬舉措強力推動“雙控”目標任務完成。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兩高”項目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先后出臺《2021年自治區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自治區違規“兩高”項目分類處置工作方案》等一批政策舉措。
企業堅定信心自我加壓:聘請國內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服務,“一企一策”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診斷,制定節能改造方案,加快節能改造力度。對標國內能效標桿水平,有計劃更新替換裝備,優化管理、生產和工藝等環節,提升能源利用率水平。
強力推進能耗存量壓減的同時,我區統籌發展與減排,對“兩高”范圍以外優質項目,加大各項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推動中環50GW光伏新材料、藍思科技藍寶石、曉星氨綸年產36萬噸氨綸等一批能耗強度低的優質項目落地實施,有力推動自治區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經過連續4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及時踩住了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剎車”,加大了轉型發展的“油門”。
前三季度,全區能耗強度同比下降1.9%,比上半年回落7.6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增量358.2萬噸標準煤,比上半年減少272萬噸標準煤;1月至10月,全區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5%;1月至11月,全區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8%,連續4個月下降。
一批低端低效產能退出提速——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13個項目主動退出產能。
1月至11月,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12.5%,占全區投資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9.6%下降到25.9%。六大高耗能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3.8%下降到61.1%。
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今年1月至11月,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4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3%,占全區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9.4%提高到23.7%。新能源占電力裝機比重已達到44.6%。新能源外送電量達到166.9億千瓦時,占外送比重20.7%。
產業結構的“綠色”成分更足——東方希望、江蘇潤陽、寶豐能源等一批光伏制造業及儲能全產業鏈項目落地實施。全區備案儲能項目超過500萬千瓦。
■ 一場漂亮的保供仗里的“穩”和“保”
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通知》明確,對煤電和供熱企業今年四季度的應繳稅款全部暫緩繳納。
這對一度遭受能源供給沖擊的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今年以來,全球煤炭供需矛盾加劇。受此影響,區內能源供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9月,全區電廠電煤平均可用天數13天,10家電廠存煤低于7天安全警戒線,煤價漲幅超85%,發電成本嚴重倒掛,火電機組開機率不足50%。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充分估計嚴峻形勢,及時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今冬明春煤炭電力能源供應,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出臺能源保供“18條”,制定全區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在自治區能源保障協調小組下設煤炭增產保供、電力增供、天然氣保供、企業保供穩產、金融財稅、輿情引導6個工作專班,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煤電油氣供應、保企業穩定生產、保民生用能需求、保生產運行安全、保經濟發展。
黨委和政府措施有力,能源企業勇于擔當。
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增產增供,全區煤炭產量明顯增加。11月以來,煤炭日產量提升至24萬噸左右。燃煤電廠加大采購力度,火電發電能力顯著提升。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由一把手掛帥的能源保供領導小組,會同寧夏煤業公司共同發力,通過加大電煤采購、調運力度等措施,全力保障燃煤供應。11月單月,發電量85.39億千瓦時,完成月度計劃的109.62%,超發電量7.54億千瓦時,供熱量同比增加178.26萬吉焦。
多方合力下,全區能源保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打出了一場漂亮的保供仗。11月以來,全區煤炭產能加快釋放,電煤價格逐步回歸,供應形勢持續向好。截至12月1日,實現連續28天未執行有序用電,火電開機率達到96.2%以上。(記者 楊曉秋)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保護生態環境。記者 馬楠 攝
中外客商借中阿博覽會平臺覓商機,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記者 王鼎 攝
紅寺堡新能源集維中心實現新能源場站運維智能數字化,致力于培養新能源運維工人。記者 左鳴遠 攝
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廠里,工人正在安裝調試廣汽自動線項目。記者 王鼎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