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暖,寧夏不時出現干旱等極端災害性天氣
人民網銀川3月17日電(秦瑞杰、趙茉鈺)“寧夏地處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域,隨著氣候變暖氣象災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不時出現極端災害性天氣。”17日,寧夏氣象局召開3.23世界氣象日信息通報會。會上,寧夏氣候中心主任孫銀川介紹了對百姓生活生產影響較大的氣象災害。他表示,寧夏主要的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霜凍、大風、沙塵暴、暴雪、冰雹等。
寧夏氣象局召開“3.23”世界氣象日信息通報會。人民網 趙茉鈺攝
“干旱是寧夏發生次數最多、分布最廣,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災害,直接影響著寧夏農業生產和人畜飲水安全。”孫銀川表示,民間流傳著“三年兩頭旱,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 “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的說法。去年寧夏嚴重的高溫干旱,創1961年以來歷史極值。
孫銀川表示,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寧夏強降雨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已經增加,尤其是局地性暴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對百姓生活生產影響加大。
此外,霜凍是對寧夏農業生產影響較大的氣象災害,僅次于干旱的影響。2018年清明前后寧夏出現了較強霜凍天氣,蘋果、桃、李、葡萄等經濟林果及蔬菜、瓜苗等受凍嚴重,全區累積經濟損失上億元。
據悉,氣象防災減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需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氣象部門要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提升天氣變化的精密監測水平,提高氣象災害,特別是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精準能力,增加預警信息發布提前量。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建立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綠色通道,擴大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和時效性。
為做好今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寧夏氣象局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紀念活動,打造線上科普資源平臺。在寧夏氣象局政府網站設置世界氣象日專欄,發布主題視頻、科普圖解、數據資訊等信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