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寧夏對話世界的語言 世界感知寧夏的紐帶
昔日,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一片戈壁灘。
今日,寧夏賀蘭山東麓擁有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占全國的1/4,酒莊211家、年產1.3億瓶,先后有60多家酒莊的葡萄酒在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上千個頂級大獎,昔日干沙灘變成今日金沙灘。因為葡萄酒,寧夏賀蘭山東麓被外界所熟知。
今年5月,寧夏獲批建設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這是全國首個國家級特色產業綜合試驗區。時隔四個月,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在銀川召開,葡萄酒已成為寧夏對話世界的語言,世界感知寧夏的紐帶。
葡萄產業助力增收致富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剛來這里那會,啥都沒有。”在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67歲的趙萍英感慨不已。昊苑村的第一批移民,初來這里時,嘗試過種植玉米、小麥、西瓜、土豆等作物。由于缺乏灌溉用水和惡劣的土壤環境,村民們辛苦一年,收獲甚微。
在村民愁于如何走出困境時,賀蘭山東麓這片干沙灘是“種植釀酒葡萄的風水寶地”的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老百姓的耳邊。村民紛紛開始嘗試種植葡萄,他們種出來的葡萄釀成的葡萄酒后來屢獲國際大獎。如今,昊苑村種植葡萄1.5萬畝,建成酒莊17家,每家每戶都從事著與葡萄產業相關的工作。
近年來,寧夏的葡萄酒產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老百姓就業增收搭建了“致富橋”。葡萄酒產業每年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工資性收入約9億元,當地農民收入中的1/3來自葡萄酒產業,許多貧困群眾通過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實現了“脫貧夢”、走上了“小康路”。
文化加持助力高質量發展
“鳥有兩翼,葡萄酒‘這只神奇之鳥’的兩只翅膀是什么呢?”9月26日,在世界葡萄酒大會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會長郝林海表示,“產區與產區風土”“文化與文化交流”是葡萄酒的兩只翅膀。
葡萄酒正是因為有了文化的滋養、傳承、賡續,才成為情感的紐帶、文化的使者,成為國際范、世界語,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
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雖然是年輕的明星產區,但這些年在培育葡萄酒文化上下大力氣、做大文章,充分發揮葡萄酒文化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上的溢出效應、放大效應、增值效應,無論是推行的“小酒莊、大產區”模式,還是葡萄酒釀造工藝、葡萄園種植管理、葡萄酒產品銷售,都充分學習借鑒、傳承發揚國內外優秀葡萄酒文化,通過打造“張騫葡萄郡”、建設寧夏葡萄酒博物館、成立中法葡萄酒教育學院等,促進葡萄酒文化交融傳播、人才引進培養,點燃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燃爆點”。
星空下的葡萄酒莊園。寧夏文旅廳供圖
文旅融合提升產區綜合效益
“羅山腳下,一邊是原始的戈壁地貌,一邊是萬畝葡萄園,在這里可以探索綠洲與荒漠的碰撞。”在紅寺堡的東方裕興酒莊,劉彥宏用詩一般的語言,向前來參觀的游客介紹著酒莊的美。
在9月26日舉辦的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節上,寧夏文化和旅游廳發布10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休閑旅游精品線路。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長廊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風格迥異的百座酒莊已成為眾多來寧游客休閑打卡、體驗度假的新興旅游目的地。
寧夏葡萄酒產業因融合而發展、因融合而增值,賀蘭山下各具特色的酒莊、匯成綠海的葡萄園成為全域旅游、運動休閑的獨特資源,吸引著國內外葡萄酒愛好者和游客前來休閑旅游觀光,酒莊游、品紅酒已成為寧夏文化旅游的新時尚、新品牌。
葡萄酒產業上游連著農業,中間依托加工業,下游與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銜接。
此外,葡萄酒的酒瓶、酒塞、酒標、輔料等配套產品很多,葡萄籽、皮、渣、藤等可開發的衍生品很多,目前個別配套產品和衍生品已經在產區內實現了量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以酒會友、以文交友。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寧夏獨具特色、譽滿華夏、香飄世界的“紫色名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