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巷頭條丨寧夏:客貨郵商謀融合“快遞進村”路更通
清晨,一輛鄉村公交停靠在中國郵政紅寺堡區分公司攬投部門前,公交司機張進寶將清點過的快遞迅速裝車。“客貨郵商線路開通后,我們公交車也能送快遞。一路走過四個村,一天往返四次,曾經需要一天配送對快遞,現在一小時就到了。”
張進寶口中的客貨郵商,即“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寄遞+農村物流”模式,依托農村客運車輛,郵件快件包裹、信件、農資及其他貨運小件能及時送到村上的快遞服務站,農副產品也能通過服務站運送到城鄉配送網點。
2021年以來,寧夏聚焦“快遞下鄉”“農貨出山”,實施客貨郵商融合,統籌解決農民群眾公共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打通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
張進寶裝載快件。人民網 梁宏鑫攝
便民惠民 客貨郵商實現“三贏”
客運提供物流服務,這可幫助村民解決了大問題。“以前取快遞要到鎮上,一去一回就是一天,現在送到家門口,省時省力省錢。”吳忠市紅寺堡區楊柳村村民謝曉霞說,自從村里設了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點,不僅收快遞方便,寄快遞也方便,很多村民都在網絡平臺上帶貨銷售農副產品。
“2021年,我們攬投部每天運送快遞3800件左右,自開展客貨郵商合作后,每天運送快遞達6000件,村民寄取快遞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中國郵政紅寺堡區分公司副總經理夏曉桐說。
以前,快遞進村最大的困難在于成本高,效率低。紅寺堡區轄2鎮3鄉共64個行政村,一個快遞員送一個鄉鎮,快件多、路程遠。2021年,紅寺堡利用農村公交線路通達各鄉鎮和建制村的優勢,將郵件、快件交由農村公交線路代運,71輛農村公交車化身71個“快遞小哥”,大大節約了快遞進村的人力成本。
紅寺堡區住建交通局副局長擺志斌算了一筆賬:目前紅寺堡建成客貨郵商便民服務點(村級)28個,服務58610人,按照現有運輸模式,農村公交承擔運輸每天可賺200元左右,相當于多載乘客50名,收入的增加可以保障公交良性運營,解決出行難和“開的通、留不住”現象。此外,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取件,節約了出行成本,郵政公司則降低了派發快遞成本,客貨郵商融合發展,對于農村公交、郵政公司和取件方來說屬于“三贏”。
甘城子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人民網 梁宏鑫攝
發展電商 暢通產品銷售渠道
在青銅峽市甘城子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等待裝車發貨的蘋果、灰棗等特色農產品。“平均每天有30單快件寄往全國各地,遇到每年9月的蘋果銷售高峰,單量還能翻倍。”甘城子客貨郵商便民服務站負責人宋曉龍說。
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不僅為村民提供寄取快遞服務,還為大家敲開了“致富門”。2021年12月,甘城子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開通上線了“甘城子客貨郵商郵樂小店”,依托客貨郵商站點,把本地的農產品通過郵樂網、郵樂小店APP和線下郵政分銷系統進行宣傳銷售。目前,該網店已銷售甘城子蘋果、連湖西紅柿、灰棗等特色農產品20余種,銷售額達16.4萬元。
原來,物流難以暢通到農村最末端,村民們想把自家種植的瓜果蔬菜銷到外地,要將貨物拉運到鎮上的郵政網點寄遞。現在,村民們不但在家門口就能寄遞,便民服務站還能通過郵樂小店在線幫助村民暢通銷售渠道,增加產品曝光度。
“村民出行無車,致富無門,幸福感的提升從何而來?農村的貨物運不出去,外面的貨物送不進來,鄉村產業如何發展?”中國郵政青銅峽市分公司經理周岐魁說,客貨郵商融合發展,經濟高效的解決了群眾出行、物流配送、產品寄遞等問題。依托這些便利,甘城子村大力推動電商助農,未來,甘城子地區半數以上的農產品將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工作人員分揀貨物。人民網 梁宏鑫攝
快遞進村 完善末端物流節點
“寧夏193個鄉鎮、2256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率全部達到100%。雖然目前客貨郵商的基礎設施水平還比較低、覆蓋面還不夠廣,但前景廣闊。”寧夏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如今在寧夏各地,多部門攜手,加快形成城鄉配送三級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工作合力。
隨著“快遞進村”的步伐加快,寧夏出臺《寧夏促進農村客運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與郵政、供銷、旅游、商務等部門協同機制,統籌農村出行需求、產業發展、資源稟賦,推進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快遞、旅游、商貿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寧夏依托鄉鎮運輸客運站、公路養護站、郵政快遞網點,改擴建鄉鎮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并引導支持便利店、郵政快遞、電商等業態進駐便民服務站,同時加快建設縣級倉配處理中心、鎮級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村級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點三級物流體系。
如今,以客貨郵商綜合便民服務站為紐帶,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郵政網絡和各類物流服務網點被充分利用,末端農村物流節點逐步完善,曾經“多家向下”,融合為如今“一家向下”,“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新模式在寧夏逐步擴大覆蓋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