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資金到戶 技術培訓 駐村幫扶

甘肅臨潭 脫貧下好“三步棋”

王錦濤

2020年04月10日10: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年初,馬嚇如南家又添了4頭牛,“現在有13頭牛。”馬嚇如南笑著說,“去年脫了貧,今年還要再加油。”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新城鎮南門河村,馬嚇如南算得上名人。“是窮得出名!”他笑著打趣,“如今,俺們一家摘掉了窮帽子,蓋起了新房子,真正過上了好日子。”

馬嚇如南一家的新變化,恰是臨潭縣告別貧困的生動寫照。曾經的臨潭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2800多米,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如今舊貌換新顏:截至去年底,全縣78個貧困村都已退出貧困序列,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家里窮,自打記事兒起就是靠天吃飯。”馬嚇如南說,幾畝山地,種點大豆、玉米,產量低,剛夠吃,再無經濟來源。好不容易賒來3只羊,結果去放羊的路上,他腳底一滑,從山崖上摔了下去,胯骨粉碎性骨折,留下終身殘疾。

2013年,馬嚇如南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每年1.5萬元低保政策,還當起了村里的環衛工。

“想過好生活,就不能只靠吃低保。”馬嚇如南下決心,縣里給政策:2018年,他申請到2萬元的到戶產業發展資金,當即買來2頭小奶牛,一天產奶20斤,一斤3元,村里訂的人多,都上門來取。賣奶生意好,馬嚇如南又買來一臺農用車,誰家建新房,他攬活拉磚拉沙,路程近的,運費40元,遠的80元,從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

今年初,馬嚇如南再添喜事,兒子大專畢業,鎮上幫著給聯系工作,月工資6000多元,新冠肺炎疫情過后就去廣東上班。面對記者,馬嚇如南搓著滿是老繭的手,笑得摟不住話匣子,“現在,俺們家的小日子,過得真像做夢一樣美!”

王里平是臨潭縣城關鎮楊家橋村村民。小時候,下地干活是他的“必修課”。然而,高寒的田地不養人,四季的辛勤勞作,很難換回一個豐收年,到頭來剛剛填飽肚子。后來,王里平趕上縣里舉辦技能培訓班,果斷報名,學了一手駕駛挖掘機的好技術。

2015年以來,臨潭縣累計培訓貧困農牧民1.9萬人次,2019年相繼開展了中式烹調、種植養殖、汽車駕駛員等內容的各類培訓班65期,培訓農牧民3743人次。

去年,王里平來到離家20公里的卓尼縣,參與修建高速公路,“開挖掘機,一個月5000多元,工資提前預支,還給買齊保險。”王里平在外打拼,妻子李尼曼草在家帶孩子之余,還和婆婆種著幾畝地。“都算在一起,去年我們一家總收入達到5萬多元,已經徹底脫貧。”王里平說。

初春時節,張六十四家的蘑菇棚里,很溫暖。張六十四是臨潭縣新城鎮丁家山村村民,“小時候家里窮,北上青海去打工。”張六十四說,他放過牛、賣過菜,為超市開過配送車,一晃就是20多年。2015年底,他回到村里,日子還是過得緊緊巴巴。

村里的駐村幫扶工作隊了解到張六十四的情況后,主動上門,給他出謀劃策,幫他脫貧。張六十四心里有想法,“我跟工作隊員說,在青海打工時,接觸過種蘑菇,想建蘑菇棚。”

在工作隊的鼓勵下,張六十四小試牛刀,先在自家院中建起了占地80平方米的大棚,制作了2000多包蘑菇菌棒。在他的精心照料下,98%的菌棒都長出了蘑菇。“縣里就我一家種蘑菇,獨門生意,當年就掙了1萬多元。”

“有市場,有效益,我還想擴大規模,但缺乏資金。”張六十四將自身難處跟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盤托出。沒承想,工作隊幫著聯系申請到5萬元啟動資金,建起了三座塑料大棚。遇上技術難題,還幫著聯系省農科院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2019年3月, 張六十四采納了幫扶責任人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建議,注冊成立了臨潭縣川泉生態種植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張六十四積極吸納周邊的村民加入,截至目前,已帶動6戶貧困戶脫貧。

《人民日報》( 2020年04月10日 14 版)

(責編:趙茉鈺、寬容)